佛〈名〉
梵文音译“佛陀”的简称梵文。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
佛教
攘斥佛老。--韩愈《进学解》
又如:信佛;佛学(佛教的学问);佛义(佛教的经义);佛典(佛教的典籍)
佛像
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爷们的佛堂、经堂、斋堂。--《西游记》
又如:铜佛;佛面(佛像面部);佛座(安置佛像的台);佛殿;佛宝(各种佛像)
比喻慈悲的人
民举手加额,呼余为佛。--宋·吕祖谦《吕氏家塾记》
佛经
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红楼梦》
又如:诵佛;念佛;佛偈(佛经中的颂词)
岭<名>
(形声。从山,领声。本义:山道;山坡)
同本义;
岭,山道也。--《说文新附》
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南朝宋·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
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亦泛指山峰;
予登岭上。--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岭外望之。--宋·沈括《溪笔谈》
又如:翻山越岭;岭隘(山岭上险要的隘口);岭北(山峰北面;五岭之北)
相连的山,山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又如:岭阴(岭北。山的北面);岭坫(山岭屏障、边缘)
高大的山脉;山脉的干系。如:秦岭;大兴安岭;葱岭;岭梅(大庾岭上的梅花)
五岭的简称。大庾、始安、临货、桂阳、揭阳为五岭。也专指大庾岭(别名“梅岭”)。如:岭外(岭表,岭南。岭徼。五岭以南的地区);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岭海(指广东和广西。因两广在五岭之南,临近南海,故称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