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名〉
(形声。从艸,方声。本义:花草)
同本义
野芳发而幽香。--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芳芷(香草名);芳苓(芳荃。香草名);芳草(香草)
香气;
芳,草香也。--《说文》
芳菲菲其弥章。--《楚辞·离骚》。注:“香貌。”
兰芝以芳未尝见霜。--《淮南子·说林》
芳与泽其杂糅兮。--《楚辞·离骚》
兰有莠兮菊有芳。--汉武帝《秋风辞》
指春天。如:芳林(春日的树林);芳春(春天);芳信(春暖花开的讯息);芳草(春草,比喻忠贞贤德的人);芳岁(春天)
指女子。如:芳卿(对女子的爱称);芳尘(指女子的步履);芳魄(美人的魂魄)
比喻美名或美德
昭示来世,垂芳后昆。--汉·蔡邕《刘镇南碑》
又如:芳尘(比喻美好的名声或风气);芳风(美好的风尚和教化;亦指美誉)流芳百世
喻有贤德的人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楚辞·屈原·涉江》
又如:芳躅(前贤的遗迹);芳规(前贤的遗规);芳魂(志行高尚者的灵魂);芳迹(前贤的行迹)
通“房”。子房
穗钜而芳夺。--《吕氏春秋》
通“旁”(艰杮????)。侧,边
陕之芳七施,七七四十九尺,而至於泉。--《管子·地员》
芳〈形〉
香,气味美好;
芳草发狂。--《素问·腹中论》
和致芳些。--《楚辞·大招》
鼓芳风以扇游尘。--《谷梁传序》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又如:芳兰竟体(通体芳香。比喻举止闲雅,超凡脱俗);芳芽(香茗);芳旨(香美之味);芳苾(芬芳);芳茗(香茶)
美好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曾经学舞度芳年。--卢照邻《长安古意》
又如:流芳百世;芳序(良辰,美好的时光);芳誉(好名声);芳风(雅正的音乐;美好的文章)
对人的敬称,美称
原来今日也是姐姐的芳诞。--《红楼梦》
又如:芳范(对女性容貌的美称);芳魂(敬称别人的灵魂);芳札(敬称他人的书信。也称芳讯,芳翰);芳信(敬称他人的书信)
增<动>
(形声。从土,曾声。字本作“曾”。本义:增多)
同本义;;
增,益也。--《说文》
增,加也。--《广雅·释诂一》
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荀子·法行》
残高增下。--《淮南子·本经》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增脚气病。--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乃增损。--蔡元培《图画》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增年(加寿;年龄增加);增增(众多的样子);增奉(增加俸禄);增拓(增加,扩充);增息(谓增多人丁);增累(增加,累积);增损(增加或减少);增广(增加,扩大);增置(增添,添设);增防(增强防守)
通“憎”。厌恶
帝式是增。--《墨子·非命下》。毕沅云:“增、憎字通。”
不惧季氏增邑不隐讳之害,独畏答懿子极言之罪,何哉?--《论衡》
扩大x
增其旧制。--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夸大,夸张x
患言事增其实。--王充《论衡》
增<名>
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与陕西省交界处
司马彪曰:增山者,上郡之别名也。--《水经注·河水三》
姓
增<副>
高
夫鸢鹊遭害,则仁鸟增逝--班固《汉书》
更加。如:增伤(更加悲伤);增欷(更加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