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名>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词义
理。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姓
义<形>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假的。如:义杖;义肢
充<形>
(会意。从儿,育省声。育子长大成人。本义:长,高)
同本义
充,长也,高也。--《说文》
宗人视牲告充。--《仪礼·特牲礼》
满
充,塞也。--《小尔雅》
充,满也。--《广雅》
冠盗充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言充其阳也。--《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颜色充盈。--《荀子·子道》
又如:充多(众多);充车(满车;喻数量众多);充房(满屋);充堂(满堂)
足;实;富厚。如:充壮(健壮;充沛);充强(充实健壮)
肥胖。如:充肥(肥胖,壮实);充腴(肥胖;丰满);充泽(丰润)
充<动>
装满;塞满
以充府库。--《周礼·大府》
近之则钟音充。--《淮南子·说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司马光《训俭示康》
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战国策·齐策》
又如:充虚(填满肚子);充肠(充肚。填饱肚子);充庭(古代的一种朝仪。每大朝会,陈皇帝车马仪仗于殿庭)
假冒。如:充行家;打肿脸充胖子;滥竽充数;充好汉
扩充,扩大;尽量展开。如:充广(扩充);充扩(扩充,开拓)
凑数;补充。如:充赋(凑数);充事(凑合使用)
备;供应。如:充庖(供给膳食);充寒(备寒);充给(供给)
任职,充任;充当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聊斋志异·促织》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充吏(在衙门内供职);充任(担当某职务);充位(克位。徒居其位,无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