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动〉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等同;相当;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
比拟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赞票骑亦方此意。--《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
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方天(可与上天相比);方比(比较)
辨别
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
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通“放”。依据;依托
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通“仿”。模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
通“谤”。指责别人的过失;;
子贡方人。--《论语·宪问》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世说新语》
方〈名〉
竹木编成的筏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方形;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聊斋志异·促织》
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
又如:方巾(明朝书生戴的帽子);方裾(直衣襟);方员(即方圆。指物之形体);方舄(方口鞋。舄:夹底鞋)
方向;方位(方向位置);。如:东方;四面八方;方客(四方宾客);方神(四方之神);方国(四邻之国)
地区;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方俗(地方风俗);方帅(地方军事长官);方贡(四方的土贡);方处(地方)
方面;
相对于如走廊、河流或街道的中心或分界线而言的场所、空间或方向。如:右方;左方;四方
相反于或相比着另一方位观察的一个方位。如:双方平衡
交易、战斗或辩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双方均未获胜
指四面
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
指四面,周围,四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
规律;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学问。)--《庄子·秋水》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
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
合成药物的配方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
又如:方诊(处方和诊察病情);方脉(医方和脉象);医方
一个数的次乘方的简称。如:二的四次方是十六
品类;类别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礼记》
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淮南子》
大地。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
平方米的简称。如:铺地板十五方
立方米的简称。如:一方木材
以最弱可听声为零开始的响度单位,与声强的分贝标度相当,某一声音的方数等于听起来同样响时1000赫纯音的分贝数
方法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方苞《狱中杂记》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千方百计;教导有方;方儿(方法;药方)
方圆。指土地面积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
又
今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
通“房”
植物种子的外皮
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诗·小雅·大田》
住室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
姓
方〈形〉
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方刚(方正刚直);方切(正直而恳切);方心(方正之心);方质(方正质朴)
通“旁”。遍,广;;
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
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注:方,大也。
又如:方行(广泛施行)
方〈副〉
方才;
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
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
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又如:如梦方醒;方当(正当,正值)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
守门卒方熟睡。--《资治通鉴·唐纪》
余方心动欲还。--宋·苏轼《石钟山记》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方殷(正当剧盛之时)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余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一并”
甲兵方起于天下。--《墨子·备城门》
表示范围或程度,相当于“只”、“仅”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韩非子》
方〈介〉
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方其盛时必毁。--《素问》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又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论<名>
《论语》的简称。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论语
,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1.2万字
论<动>
(形声。从言,仑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又如:论功行赏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又
已而论河套。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瑞。--清·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李致远《还牢末》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元·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说;陈述;
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又
又不可论。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按照,依照;。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论<名>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