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形>
(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同本义;
宜,所安也。--《说文》
宜,事也。--《尔雅》
宜得其所也。--《苍颉篇》
君子宜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是适宜的了,是应该的了。)--《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宜子(女子富有生育能力);宜民(使民众安辑);宜时(适时);宜春(适宜于春天)
宜<名>
煮熟可吃的肉;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诗·郑风》
祭名。祭祀土地之神
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尔雅》
适宜的事
丰收。如:宜年(指丰收之年)
通“仪”。法度,标准;
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诗·大雅·文王》
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诗·小雅·由仪序》
通“谊”。合理的道理、行为
将施于宜。--《国语·晋语四》
案主当宜,行其正理。--《管子·明法》。俞樾云:“宜乃谊之省。”
宜无嫌于往初。--张衡《东京赋》
宜<助动>
应当(多用于否定式)
不宜有所过。(“宜”,应该;“过”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刑:罚。)--诸葛亮《出师表》
宜乎众人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应当,这里和“乎”字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乎:用在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面,表示事物或动作的状态,同“然”。众矣:人很多了。)--宋·周敦颐《爱莲说》
国亦宜矣。--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宜蠲(应该减免);事不宜迟;不宜操之过急;宜速归;宜然(应该这样);宜当(情理上必须如此)
宜<副>
当然
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左传》
大概
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汉书》
偏〈形〉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偏,颇也。--《说文》
无偏无颇。--《书·洪范》
势有偏侧。--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
又如:偏岸(斜岸);偏偏倒倒(东倒西歪。形容站不稳);偏侧(犹倾侧;偏斜);偏倒(倾斜)
边远
心远地自偏。--晋·陶渊明《饮酒》
又如:偏邦(远离中原地区的边远小国);偏伯(边远地方的长官);偏海(边远的滨海地区);偏泽(边远之地);偏州(僻远之州);偏陬(僻远之地)
片面,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
又如:偏为(偏向;偏袒);偏任(片面信任);偏行(片面实行);偏定(片面论定);偏解(片面的见解);偏辞(片面之词);偏裨(偏将与裨将)
独,特。如:偏委(特殊照顾);偏惠(特殊的利益);偏嗜(特殊的爱好)
偏私;不公正;不公平;;
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墨子·兼爱下》
通则骄而偏。--《荀子·不苟》
又如:偏佞(偏私奸巧);偏指(偏私的意愿);偏徇(偏私曲从);偏护(偏私的袒护);偏执(固执);偏介(孤高偏执);偏吝(偏执鄙吝);偏令(偏颇的政令);偏曲(偏颇隐晦);偏政(偏颇的政教);偏恣(偏颇任性);偏说(偏颇、片面的言论);偏质(偏颇之性);偏论(偏颇的议论)
假借为“遍”。普遍;
则不可偏观也。--《墨子·小取》
通“扁”。扁舟,小船;
乘偏舟于五湖。--《后汉书·隗嚣传》
通“翩”。疾飞,飘扬;
偏〈名〉
旁;一方。如:偏王(占据一地而称王);偏帅(一方守将);偏霸(偏据一方而称王);偏亡(缺少某一方面);偏至(在某一方面达到最高成就);偏长(一方面的特长);偏修(修道的旁门);偏室(正屋旁的房子);偏出(庶出;妾所生的子女)
部属
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配偶的一方
但以偏亲垂老,生计屡空,聊复靦颜以居,未能投劾而去。--宋·秦观《谢馆职启》
又如:偏栖(独居)
偏差;错误。如:纠偏
偏〈动〉
倾侧;
太阳已偏到西边去。--老舍《四世同堂》
偏袒。如:偏枯(偏袒;偏于一方);偏怙(偏心;偏向);偏毗(偏袒;辅助);偏枯曲庇(偏袒庇护);偏为(偏向;偏袒)
坚持,强求。如:不该她去,她偏要去
用于客套语。表示先用过或已用过茶饭()。如:偏背(客气话。已吃过饭了)
偏〈副〉
表示程度。很;最;特别。如:偏吃(吃得特别好);偏肥(特别鄙薄);偏宜(特别合适);偏视(特别看重);偏恶(特别的厌恶);偏精(特别精通);偏怜(特别宠爱);偏宝(特别珍爱);偏昵(特别亲近)
表示出乎意料或与意愿相反。如:偏陪(“不能奉陪”的谦称,失陪)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的”、“恰巧”
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唐·皇甫冉《曾东游以诗寄之》
表示时间,相当于“只”、“单单”。如:偏制(独自控制);偏得(独得);偏栖(独居);偏醒(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