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说文》
多,众也。--《尔雅·释诂》
何多日也。--《诗·邶风·旄丘》
与为多焉。--《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
宽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多次;多分(多半);多士(众多士子);多感(多谢,非常感激);多口(多嘴);多般(许多事端;多半;大概);多口可(许多);多花(方言。许多);多许(多少)
超过正确的或需要的数目;过多;。如:这个字多了一个点;多因(多应。多半,大概);多时间(很久);多管(多敢。多半);多定(多半;肯定);多分(多半;差不多)
重。与“轻”相对
士亦以此多之。--《汉书·灌夫传》。注:“犹重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老子》
贤;好
听者自多而不得。--《吕氏春秋·谨听》。注:“自贤也。”
又如:多才(多才俊。女子昵称她所钟情的男子)
数词∶用于数量词后表示整数以下的余数或零头。如:两个多月;三尺多宽;五年多
相差程度大。如:病人今天好多了;多样时(过了很久;好一会)
赞许,推崇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姓
多<副>
多么
用在疑问句里询问程度数量。如:多钱一斤?多早(什么时候)
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如:你看人家做得多好!
虚指某种程度
只,仅仅
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
吾今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左传·襄公十四年》
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左传·定公十五年》
∶大多
以故多持女远逃亡。--《西门豹治邺》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五<形>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五<数>
四加一的和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宋·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装有五车书,比喻知识丰富,学问渊博);五方旗帜(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插上青、黄、赤、白、黑五色旗);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虫(鳞虫、羽虫、倮虫、毛虫、介虫的合称);五木(泛指古时的形具,如枷、镣、铐等);五浮(上等土壤);五细(指出身贱,年辈小,关系远,资历浅,地位低的五类人);五云(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五剽(白色粉状的中等土壤);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通“伍”
五,伍与五,音同义别,官府文书五作伍。--《正字通》
五<名>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指五帝。如:五三(五帝三王)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