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动>
(形声。从光,翟声。本义:照耀)
同本义;
耀,照也。--《说文》
焜燿寡人之望。--《左传·昭公三年》
以淳耀燿大。--《国语·郑语》
星耀而玄运。--《淮南子·览冥》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
又如:耀目晶光(光彩夺目);耀夜(萤火虫的别名);耀芒(光芒照射);耀采(光彩照耀);耀亮(照亮);耀燿(光辉照耀)
晃眼。如:车灯耀眼
炫耀;
耀明于子。--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夸耀;耀师(显示军队的威力;光荣出师);耀名(炫示虚名)
显示;显耀
耀灵。--《后汉书·张衡传》。注:“日也。”
耀德不观兵。--《国语·周语》
耀威中威。--张衡《东京赋》
又如:耀颖(聪明过人);耀武(显示武力)
耀<名>
光芒,光辉
日星隐耀。--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耀耀(光明的样子);耀蝉(以飞蝉多投明,故于夜间燃火可以捕蝉。比喻天子招致贤士,必先自明其德);耀光(光彩)
光荣,荣誉;;。如:耀德(显扬德化);耀锦(显耀锦服);耀颖(显扬出众的才华)
古州名。治所在今陕西省耀县
县名在陕西省中部。1913年由耀州改县
徽<名>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微省声。本义:三纠绳)
同本义
徽,三股绳也。--《说文》
系用徽纆。--《易·坎》。刘注:“三股为徽。”
绳索
免于徽索。--《汉书·扬雄传》。注:“绳也。”
又如:徽索(徽绳。捆绑俘虏、罪人的绳索);徽纆(绳索;捆绑);徽缠(绳索。亦比喻束缚,牵累);徽绳(徽索。指捆绑罪人的绳索)
琴徽,系琴弦的绳
今夫弦者,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汉书·扬雄传》
后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
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嵇康《琴赋》
标志;符号;。如:徽车(饰有徽帜的车);徽物(指区别等级的标志物,如旌旗、服饰等);徽识(古代朝廷或军中用以识别的标志);国徽;校徽;帽徽
旗帜
易服色,殊徽号。--《礼记·大传》
绑腿布
徽,袤幅也。--《说文》。段玉裁注:“即《诗》之邪幅也。”
徽州的省称。旧府治在今安徽省歙县。如:徽墨
安徽省的简称。如:徽调
徽<形>
美好;善良
徽,善也。--《尔雅·释诂》
又如:徽睇(美丽的眼睛);徽绩(美好的功绩);徽徽(美好的样子);徽显(善美显著)
宏伟。如:徽业(宏业,伟业);徽庸(丰功,伟绩);徽绩(伟绩)
徽<动>
停止;静止
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蔼。--陆机《挽歌诗》
束缚;捆绑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如:徽束;徽猛(束缚猛兽)
徽号
美称
这等一位活菩萨,岂可没个徽号?--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徽记
正式地用作(如一个家族,部落或国家的)象征的徽章、像章、图案或其它物件
徽剧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和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旧称“徽调”
徽墨
中国名墨之一,因产于徽州得名称
徽章
;;戴在身上表示身分、职业的标志
徽章收藏家
徽帜
标志;旗帜
徽帜以变,器械以革。--《文选·左思·魏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