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名>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同本义-
杜,甘棠也。--《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
杜树大者插五枝。--《齐民要术》
姓
杜<动>
堵塞
杜,塞也。--《小尔雅·广诂》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大司马》。注:“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
又如: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杜隔(阻塞隔离);杜闭(堵塞,关闭);杜禁(堵塞)
关门,封闭。
杜乃护王。--《书·费誓》。注:“闭也。”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强公室,杜私门。--《史记·李斯列传》
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汉书·王陵传》。颜师古注:杜,塞也,闭塞其门也。
塞隘杜津。--《汉书·叙传》
又如:杜口(闭口不说);杜门却扫(关闭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杜门晦(屏)迹(关闭大门,隐匿自己的踪迹)
杜绝,制止。如:杜心(绝望);杜谏(谏止;制止);杜弊(杜绝作弊);杜弃(拒绝,屏弃);杜遏(禁绝,阻止)
冲击
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则捣毁,杜曲激则跃。--《管子·度地》
拒绝。如:杜黜(排斥,黜退)
城<名>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城,所以盛民也。--《说文》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曲(城墙角落的地方);城铺(城上巡查的岗位);城堵(城墙)
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又如:城大(一城的长官。即城主);城主(一城之主);城辇(帝王所居的都市。也泛指京城);城禁(城市的警戒防卫)
城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东城,西城;城雕(城市雕塑)
国
土国城漕。--《诗·邶风·击鼓》
城<动>
筑城
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又如:城郭国(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城干(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
守城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唐·孙樵《书何易于》
又如:城寨(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城操(备边;备边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