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名>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春天。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指厕所。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东 <副>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豫<名>
(形声。从象,予声。本义:大象)
同本义
豫,象之大者。--《说文》
豫焉若冬涉川。--《老子》。范应元注:“豫,象属。”
地名。豫州,古九州之一。其地包括今河南省和湖北省北部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今河南省的简称。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
姓
豫<形>
假借为“娱”。快乐
豫,乐也。--《尔雅》
豫,悦豫也。--《易·豫卦》释文。郑注:“豫,喜豫说乐之貌也。”
心中和悦谓之豫。--《珠丛》
何问之不豫也?--《庄子·应帝王》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孟子·公孙丑下》。注:“颜色不悦也。”
说豫娩泽。--《荀子·礼论》。注:“豫,乐也。”
致令皇帝受惊,圣躬不豫,实属罪大恶极。--《痛史》
又如:豫附(心悦诚服而来归附)
安乐;舒服
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汉书·成帝纪》
豫〈动〉
出游,特指皇上秋日出巡
度秋豫以收成。--张衡《东京赋》
游乐,嬉戏;
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新五代史》
又如:豫怠(逸乐怠惰)
参与
豫,与“與”通。--《正韵》
楚灵会申,亦来豫盟。--《后汉书·乐夷传》
又如:豫政(参与政事)
同“欲”
真像个豫逃兵火的样子。--《洪秀全演义》
豫〈副〉
预先,事先。通“预”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易·系辞下》
又如:豫先(预先,早先);豫言(预先说尚未发生的事);豫防(事先防范);豫见(事情还未发生就预先知道);豫知(预先知晓)
乐意
将相和则士豫附。--班固《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