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比喻帝王。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指宰相。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指国家。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鼎<形>
显贵。如:鼎臣(大臣,重臣)
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左思《吴都赋》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如:鼎分(三分)
鼎<动>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鼎铛玉石
x以鼎为铁锅,以玉为劣石。形容挥霍浪费奢侈腐化的生活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迤逦。--唐·杜牧《阿房宫赋》
盈<动>
(会意。从皿。《说文》:“满器也。”)
同本义
盈,满器也。--《说文》
盈莫不有也。--《墨子经》
盈,满也。--《广雅》
不盈。--《易·坎》。虞注:“溢也。”
乐主其盈。--《礼记·祭义》。注:“盈,犹满也。”
大庖不盈。--《诗·小雅·车攻》
滦水阔不盈丈,而中甚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又如:盈盈(充盈、充积的样子);车马盈门;充盈(充满);盈抱(满杯);盈科(水多满坑坎);盈衍(充斥;充满);盈庭(亦作盈廷。充满朝廷);盈衿(满胸;满杯);盈塞(充满;填塞);盈漫(充积散乱)
自满;满足;;
穷涯而反,盈量知归。--南朝梁·任昉《王文宪》序
又如:盈厌(满足);盈量(达到所能容纳或经受的最大限度);盈数(指十、百、千、万等整数)
溢出
水流而不盈。--《易·坎》
长,增加;
进退盈缩变化。--《战国策·秦策三》
盈缩卷舒,与时变化。--《淮南子·俶真》
冬夏积水,亦时有盈耗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又如:盈耗(增减)
超过
丹蛇逾百尺,玄蜂盈十围。--南朝宋·鲍照《苦热行》
盈<形>
丰满,匀称好看
貌丰盈以壮姝兮,苞温润之玉颜。--《文选·宋玉·神女赋》
又如:盈肥(丰满肥腴);盈容(容色庄重)
圆满,无残缺
三月而盈。--《礼记·礼运》。疏:“谓月光圆满。”
又如:盈月(满月圆月);盈冲(盈满与虚空);盈昃(日月圆满或亏缺)
有余、多余、多出来,余出。通“赢”
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九章算术·盈》
又如:盈积(结余);盈虚(有余与不足);盈绌(有余与不足);盈羡(充足有余;盈余);盈味(余味)
盛,旺盛
披竭我盈,故克之(盈,指士气旺盛)。--《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盈虚消息(古人认为,时运循环,生灭不已,可由盛而衰,也可由衰而盛)
丰足。如:盈裕(充裕);盈禄(丰厚的俸禄);盈饶(充足,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