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名>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道德,道义、正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道教的教义'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道教;道士;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如:画一条斜道儿
路程;行程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方式,方法;技能;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韩愈《杂说》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水流通行的途径;。如:河道;水道
地域的区划名。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学术或宗教教义;;
悦周公、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方向;志向;;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志同道合
道<动>
说,讲;;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表示x。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取道,经过;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道经(路过)
引导,疏导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料;想,以为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道<量>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道<介>
从,由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苗<名>
(会意。从田,从艸。田里生长的形状象草的东西。本义:禾苗,未吐穗的庄稼)
同本义;泛指初生的植物
苗,草生于田者。--《说文》
无食我苗。--《诗·魏风·硕鼠》。传:“嘉谷也。”
无苗。--《公羊传·庄公七年》。注:“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孟子》
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韩非子·内储说上》
八月苗未枯。--宋·沈括《梦溪笔谈》
无苗时采。
有苗时采。
又如:补苗;间苗;秧苗;麦苗;豆苗;壮苗(健壮的幼苗)
指禾谷之实。如:苗米(漕运上缴的官粮)
初生的动物。如:鱼苗;猪苗
子孙后代
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先出自箕子苗。--《李翊碑》
又如:苗末(后代子孙);苗胄(后代的子孙);苗胤(子孙相承续。亦指后代子孙);苗嗣(后嗣,后代);苗绪(后代子孙)
事物的开端;事物的预兆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
又如:苗脉(比喻事物的根源);苗头(端绪;预兆;因由)
露头,岩层露出地表的部分。如:矿苗;苗脉(指矿苗和矿脉)
我国古代部族名。也称“三苗”,“有苗”。如:苗民(指古代三苗部族之民;也指古三苗部族)
我国少数民族名。相传为古代三苗部族之后。如:苗子(指苗族。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等地);苗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半数以上在贵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等地)
火的灼热发光的气化部分。如:火苗
含有天花病毒的物质或制剂或减毒结核杆菌剂。如:牛痘苗;卡介苗
姓
苗<动>
庄稼出苗;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论语·子罕》
夏天的狩猎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诗·小雅·车攻》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左传·隐公五年》
又如:苗田(指夏季的狩猎);苗狩(夏猎与冬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