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动>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刘开《问说》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模仿;
巧姐儿笑嘻嘻走到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陆龟蒙《鱼具》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学<名>
学校。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盈<动>
(会意。从皿。《说文》:“满器也。”)
同本义
盈,满器也。--《说文》
盈莫不有也。--《墨子经》
盈,满也。--《广雅》
不盈。--《易·坎》。虞注:“溢也。”
乐主其盈。--《礼记·祭义》。注:“盈,犹满也。”
大庖不盈。--《诗·小雅·车攻》
滦水阔不盈丈,而中甚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又如:盈盈(充盈、充积的样子);车马盈门;充盈(充满);盈抱(满杯);盈科(水多满坑坎);盈衍(充斥;充满);盈庭(亦作盈廷。充满朝廷);盈衿(满胸;满杯);盈塞(充满;填塞);盈漫(充积散乱)
自满;满足;;
穷涯而反,盈量知归。--南朝梁·任昉《王文宪》序
又如:盈厌(满足);盈量(达到所能容纳或经受的最大限度);盈数(指十、百、千、万等整数)
溢出
水流而不盈。--《易·坎》
长,增加;
进退盈缩变化。--《战国策·秦策三》
盈缩卷舒,与时变化。--《淮南子·俶真》
冬夏积水,亦时有盈耗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又如:盈耗(增减)
超过
丹蛇逾百尺,玄蜂盈十围。--南朝宋·鲍照《苦热行》
盈<形>
丰满,匀称好看
貌丰盈以壮姝兮,苞温润之玉颜。--《文选·宋玉·神女赋》
又如:盈肥(丰满肥腴);盈容(容色庄重)
圆满,无残缺
三月而盈。--《礼记·礼运》。疏:“谓月光圆满。”
又如:盈月(满月圆月);盈冲(盈满与虚空);盈昃(日月圆满或亏缺)
有余、多余、多出来,余出。通“赢”
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九章算术·盈》
又如:盈积(结余);盈虚(有余与不足);盈绌(有余与不足);盈羡(充足有余;盈余);盈味(余味)
盛,旺盛
披竭我盈,故克之(盈,指士气旺盛)。--《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盈虚消息(古人认为,时运循环,生灭不已,可由盛而衰,也可由衰而盛)
丰足。如:盈裕(充裕);盈禄(丰厚的俸禄);盈饶(充足,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