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动>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同本义;;
慈,爱也。--《说文》
尧不慈舜不孝。--《庄子·盗跖》
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韩非子·内储说上》
一曰慈幼。--《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
慈和遍服曰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
其次为慈母。--《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
慈者,父母之高行也。--《管子·形势解》
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贾子道术》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
又如:慈幼(慈爱幼儿);慈亲(慈爱双亲);慈泪(父母哀痛子女所流的眼泪)
对父母孝敬奉养'
慈以旨甘。--《礼记·内则》。注:“爱敬进之也。”
虽孝子慈孙。--《孟子》
不慈孝于父母。--《国语·齐语》
事亲则慈孝。--《庄子·渔父》
又如:慈良(孝顺);慈孝(孝敬);慈命(对尊上命令的敬称)
佛教用语。佛、菩萨爱护众生,给予欢乐称为慈。如:慈光(菩萨大慈大悲的光辉);慈悲;慈航(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慈<形>
和气,善良;。如:慈父(慈祥的父亲);慈容(慈祥和蔼的容颜);慈颜(慈祥和蔼的容颜);慈明(犹慈光);慈景(犹慈颜)
慈<名>
慈母的省称。如:慈旨(慈母的教诲);慈教(慈母的教诲)
梅<名>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梅树;。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气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梅:这里指梅的枝干。以……为固定结构,至今延用,在此可不译。以,介词;为,动词。直、正:直为不曲,正为不斜。欹:倾斜、歪。景:景致,文中指可供人观赏的形态。姿、景、态(形态),均为中性词,在文中均用作褒义词。则:就,承接连词)。又如:梅圃(种植梅树的园地);梅屏(成排如屏的梅树);梅溪(旁植梅树的溪水)
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摽有梅。--《诗·召南·摽有梅》。陆疏:“杏类也。”
又如:梅仁(梅实之仁);梅瓜(以梅子汁腌制的瓜);梅汁(梅子制成的调味汁液或饮料);梅林止渴(犹言望梅止渴)
梅树的花。也指腊梅科的腊梅花。如:梅英(梅花);梅亭(观赏梅花的亭阁);梅骨(梅花的风骨)
节候名。如:梅天(梅雨时节的天气);梅月(农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节);梅风(黄梅季节的风)
通“枚”。马鞭
穆王七梅,夫何为周流?--《楚辞·天问》
通“莓”。
入榛薄,食荐梅。--《淮南子·览冥》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