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形>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同本义
赤,南方色也。--《说文》
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其色赤。--《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
赤刀。--《书·顾命》。郑注:“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
色赤椒好。--《齐民要术·种椒》
困于赤绂。--《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
忠诚;真纯;
推赤心于天下。--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又如:赤心(忠心);赤衷(赤诚的心意);赤情(真诚的心意)
裸露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唐·韩愈《山石诗》
又如:赤剥(光身子);赤巴巴(赤裸裸;毫无掩饰);赤脚大罗仙(传说中得道的李君);赤条精光(全身赤裸)
空;尽;一无所有;x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韩非子·十过》
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
又如:赤淋淋(赤条条,一丝不挂);赤白白(一无所有);赤洒洒(形容无牵无挂)
赤<名>
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如:赤帝(神话中的南方之神。代指汉高祖刘邦);赤方(指南方);赤位(指南方);赤天(南方的天)
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火色赤,后因以借指汉朝。如:赤德(指汉朝的气运)
“赤子”的简称。指婴儿。如:赤襁(指婴孩);赤子苍头(泛指老人小孩。苍头:原指老仆,此指老人)
指鲜血。如:赤津津(鲜血渗流的样子);赤臭(血污腐臭之气)
共产党
这里现亦大讨其赤,中大学生被捕者有四十余人。--鲁迅《书信·致李霁野》
赤<动>
除掉,诛灭
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聊斋志异·小翠》
又如:赤族(诛灭全族);赤诛(诛杀)
享<动>
(会意。本作“亯”。从“高”省,“曰”象进献熟物形。本义:祭献,上供。用物品进献人,供奉鬼神使其享受)
同本义
享,献也。--《说文》
享于祖考。--《诗·小雅·信南山》
是用孝享。--《诗·小雅·天保》
以享以祀。--《诗·小雅·楚茨》
诸侯侯以享天子。--《考工记·玉人》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享尝乃止。--《礼记·祭法》
相夺予享。--《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兹予大享于先王。--《书·盘庚》
杀牛宰马,祭天享地。--《西游记》
又如:享厅(供奉祖宗木主或神佛偶像的地方);享牛(供祭祀的牛)
人享受福禄
大臣享其禄。--《国语·周语》
而享其生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子孙享之。--《刘熊碑》
享无穷逸致。--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不享其利。--清·黄宗羲《原君》
受享无穷。
滋味之享。--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常只是遇节令,设蔬品奉祭,未卜享否?--《西游记》
又如:享强寿(享受到长寿之年);共享太平
献,像进贡那样地交付、献出贡奉品
莫敢不来享。--《诗·商颂·殷武》
又如:享觐(朝见天子进献贡品);享礼;享上(奉承上级)
鬼神享用祭品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左传·僖公五年》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孟子》
宴请,以酒食待客。后作“飨”()
止而享之。--《左传·庄公四年》
享齐戌。--《左传·庄公十七年》
享卫灵公。--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享食(飨宴);享客;享祠(宴饷);享宴(宴飨);享道(饮食之仪规)
适应
自非圣贤国,谁能享休斯。--《文选·王粲·从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