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形>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中。中亦声。甲骨文、金文作“中”。本义:排行第二)
同本义
仲,中也。--《说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释名》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礼记·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谓之且字,且,荐也。表之以字,所以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礼二十为字之时,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礼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则笄而字即称伯姬、仲姬。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咏怀古迹》
孰与仲多。--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仲子(对兄弟中排行第二者的尊称;次子);仲兄(次兄;二哥);仲年(次年,第二年);仲弟(二弟);仲叔(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假借为中。时序、位次居中的,特指每季的第二个月;
以殷仲春。--《书·尧典》
律中仲吕。--《礼记·月令》
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书·周月》
又如:仲月(每季的第二个月);仲商(即仲秋);仲阳(即仲春);仲吕(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
仲<名>
姓
波<名>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同本义
波,水涌流也。--《说文》
规有摩而水有波。--《韩非子·八说》
起波涛。--《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
河渭为之波荡。--张衡《西京赋》
扬素波而挥连珠兮。--《文选·王褒·洞箫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又如:波磔(向右下捺的一笔叫磔,波浪形的叫波磔);波查(苦难;折磨);波平如镜(水面平静如镜);波臣为虐(指水灾);波骇(水波激烈动荡。引申为受到震撼);波峭(指岩石或屋宇的曲折峻峭。后用以形容人物的威仪俊伟有风致)
涌流的水;流水
长桥卧波。--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波路(水路;航路);波流(水流;支流);波神(水神)
风波。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轩然大波
目光流转;流转的目光
目流睇而横波。--傅毅《舞赋》
又如:眼波(形容流动如水波的眼睛);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波俏(俏丽)
波<动>
激荡,起水波;
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又如:波腾(波浪涌起的样子。多比喻众议激烈);波靡(随波起伏,顺风而倒);波荡
波及,推而及之。扩散。又如:波及无辜(牵连到无罪的人);波累(连累;牵累);波害(扩散其害);波扰(波动烦扰)
奔;逃跑
各自波逃,信脚而走。--敦煌本《张义潮变文》
又如:波波(劳苦奔波的样子);波波碌碌(奔走忙碌的样子);波逃(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