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动>
(形声。从贝,斦声。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同本义;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通“诘”(楪??))。问;诘问
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质之鬼神;质责(以正义质询责问);质问(向人询问疑难的问题);质让(诘问,谴责);质辩(质疑辩论);质论(质疑评论)
双方对质,验证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又如:质验(验证;勘验);质凭(证实);质审(质对审讯)
评断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又如:质成(请人评断事情的是非);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
质<名>
抵押品;人质;;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盟约()
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并质共剂。--《后汉书》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箭靶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素质;本质;禀性;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物质;事物;;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形体
骈门裸质。--《南齐书》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质地、底子
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刘基《卖柑者言》
通“锧”。砧板。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訢已解衣伏质。--《汉书·王訢传》
通“贽”。信物;见面礼(')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对象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质<形>
朴实、朴素;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信实;诚信
楚子闻蛮子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才<形>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有才能;有本领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才<名>
才力;才能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
人才。常写作“材”
乐里多才。--《列子·仲尼》
举贤才。--《论语》
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
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
天赋的特殊才能。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
通“材”。材资;本能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
才能不及中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
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
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
姓
才<副>
刚刚
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
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
这样迟,这么迟--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
仅,只--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初极狭,才通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
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
强调确定语气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如:这才好呢!
才+是…。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如:这才是好样的!
才+不+动+呢。肯定句少用。如:我才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