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形>
(会意。从垚,从兀。“垚”是土高,兀高耸突出,所以“尧”表示高。本义:高)同本义
尧,高也。--《说文》
曰若稽古帝尧。--《书·尧典》。马注:“翼善传圣曰尧。”
尧亦美谥也。--《论衡·须颂》
尧犹荛荛也,至高之貌。--《白虎通·号》
尧者,高也,饶也。--《风俗通·皇霸》
尧<名>
中国古代的皇帝陶唐氏之号。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初封陶,后徙唐,又称“伊唐氏”
长此戴尧天。--杜审言《蓬莱三殿传宴》
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皆应运而生者。--《红楼梦》
又如:堯(草名,相传当初生于尧的厨房,能自己摇动生风,防止食物变质);尧天(比喻太平盛世);尧封(疆域。传说尧舜时划定我国疆土为十二州,故称)
姓
摄<动>
(形声。从手,聂声。本义:牵曳)
同本义
摄,引持也。--《说文》
摄车从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又如:摄力(引力);摄弓(张弓注矢作射击准备);摄水(引水)
执;持
庭实皮,则摄之。--《礼记·聘礼》。注:“右手并执前足,左手并后足也。”
摄少马兹。--《国语·吴语》
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又如:紧紧摄住娘的手指;摄守(掌管);摄知(执掌)
拘捕
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国语·吴语》
辅助、佐助;
朋友攸摄。--《诗·大雅·既醉》
摄,佐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吸引
磁石摄铁,不摄鸿毛。--顾况《广陵白沙大云寺牌》
拍照
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郑泽《壬子秋日钝庵邀摄影像作诗奉呈》
假借为“代”。代理,兼理
若王不与祭,则摄位。--《周礼·大宗伯》。注:“代行其祭祀。”
不书即位,摄之。--《左传·隐公元年》
摄王位。--《礼记·明堂位》。疏:“代也。”
用助祭之服亲迎,摄盛也。--《仪礼·士昏礼》注
羊舌鲋摄司马。--《左传·昭公十三年》
又如:摄行(代理执行);摄相(代理宰相);摄位(代理君主行事);摄行(代人处理职务);摄祚(摄政);摄职(代理官职);摄辅(摄政辅佐);摄领(代理);摄选(兼任吏部尚书)
上台阶时提起长衣
予乃摄衣而上。--苏轼《后赤壁赋》
又如:摄齐(提起衣摆)
治理。如:摄事(治事,理事)
收敛,聚
摄缄縢(绳索),固扃鐍(钥匙),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摄心(收敛心神);摄念,摄意(收敛心神);摄敛(聚集);摄想(聚精会神地思念)
整顿;整理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摄衣(整饬衣装);摄衽(整饬衣襟);摄袂(整理衣袖)
管辖;统领。如:摄下(统领部属);摄统(统辖勇士)
控制。如:摄持(护持;控制)
保养
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韩非子·解老》
又如:摄护(保护);摄养(保养;养生)
借贷
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礼记·檀弓》
夹,箝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通“慑”。恐惧,威胁,使慑服;
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时屈时伸,弱柔如薄苇,非摄夺也。--《淮南子·汜论》
摄<名>
缘,边。如:摄服(有缘饰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