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动>
(会意。从犬,鬳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说文》
犬曰羹献。--《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
献禽以祭祖。--《周礼·大司马》
献羔祭韭。--《诗·豳风·七月》
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仪礼·聘礼》
又如:献尸(向代表死人的尸者进献祭品);献帛(祭祀礼仪之一,献上巾帕);献爵(祭祀礼仪之一,献酒);献台(祭台)
下对上、卑对尊的进献;
献,进也。--《广雅》
春献鳖蜃,秋献龟鱼。--《周礼·鳖人》
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远近而等贡献。--《荀子·正论》
献俘,授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时而献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献之太常。--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献诸朝。
又如:献馘(杀敌立功);献新(进奉应时的新鲜食品);献曲(进献乐曲)
呈现;现露
虽惠心妍状,愈献丑焉。--《后汉书·皇后纪上》
又如:献地理图(比喻揭穿底细);献好儿(讨好);献台(比武台;赛台)
进
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楚辞》
又如:献岁(一年的开始)
古时特指主人向宾客敬酒
为宾为客,献酬交错。--《诗·小雅·楚茨》
主人坐取爵实之,宾之席前西北面,献宾。--《仪礼》
又如:献酬(饮酒时相互酬劝);献酬交错(献酬)
庆贺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礼记》
又如:献寿(祝寿)
献<名>
熟知历史掌故的人
文献不足故也。(文:典籍)--《论语·八佾》
有价值的图书、文物等。如:献状(字据,契约);文献
进献的东西
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汉书》
用<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出力;效命'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需要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与韩荆州书》
又如:不用
吃;饮;。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执政;当权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行事;行动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徐渭《赡张君序》
用<名>
功用;功能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用头(用途)
器用;物质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费用,资财;x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用<介>
因;由;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凭,拿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洪迈《容斋续笔》
因,因为;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方苞《狱中杂记》
用<连>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又如:用是(因此)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