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动〉
(会意。从冃,从口。冃,重复。本义:聚集)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陆游《示儿》
同〈副〉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同〈名〉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姓
同〈介〉
引进共同行动者。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同〈连〉
和,表示并列关系;。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响<名>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同本义
響,声也。--《说文》
炎光飞响。--《剧秦美新》
黄玉响应。--《史晨奏铭》
其受命也如响。--《易·系辞》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上》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响臻(响应纷至);响彻;响效(同响应)
声音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歌台暖响。--唐·杜牧《阿房宫赋》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石钟山记》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响丁丁(响泠泠。形容清脆的响声);响卜(借听到声音来占卜吉凶);响钞(指硬币)
音讯
(邓)艾得书,大喜,即报书。--《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蜀书》:思闻嘉响。
响<动>
清晰地发出声音;
村北响缲车。--宋·苏轼《浣溪沙》词
又如:响榧子(以拇指与中指摩擦发出响声);响鞭;门铃响了;大钟响了;响房(旧俗结婚日,喜轿出发前,先在新房前奏乐击鼓,称为响房)
开口说话。如:响起(吭声;声张);不声不响
响<形>
声音大。如:屋外马达声太响
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如:响当(形容人有本领、有名气);话说得响;名字很响
响<量>
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如:鸣炮十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