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名〉
通“期”。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其〈代〉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变成“其”。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又如:独善其身
她。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它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又如:其妻
她的。如:其夫
它的。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又如:正当其时
这样,如此。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姓
其〈副〉
也许;大概;;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表示祈使。当,可;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清·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
将,将要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唐·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极,甚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其〈连〉
如果,假设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或许;大概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还是。表选择;
其真无马耶。--唐·韩愈《杂说》
又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其〈助〉
用作语助。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又
云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次
x∶在时间、地点或次序方面邻接或紧接发生的
首先改革管理制度,其次再考虑人选问题
∶然后就;随之立即就;接着又
先参观生产车间,其次参观幼儿园
;∶第二地
内容是主要的,形式还在其次
次第在后的,较前差一等的
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其次伐兵。
其次利道之。--《史记·货殖列传》
其次教诲之。
稳<形>
(形声。从禾,隐省声。“禾”与粮食有关,有了粮食,心就安定了。本义:安定,平稳)
同本义;;
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世说新语·排调》
又如:安稳(稳当;平稳);稳拍拍(稳稳当当);稳惬(稳定使满意);稳善(安稳美好);稳脚(犹稳步);稳疾(安稳而快速);稳平(平稳)
妥帖;稳妥;
还须奏过了朝廷,才为稳便。--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又如:工稳(工整而妥贴);稳顺(妥帖和谐);稳约(稳妥而有准绳);稳善(妥善。作为隐语,指打劫);稳吃三注(指轻而易举地得到全部收获);稳协(工稳而协调)
沉静;稳重;。如:稳口深藏舌(缄默不语);稳住架(方言。镇静下来,稳定情绪,沉住气);稳住神儿(沉着冷静,不慌乱);稳堰堰(不慌不忙);稳稳沉沉(稳定沉着的样子);稳稳静静(稳重安静);稳审(稳妥安祥)
匀称,适度-;-。如:稳身(谓身材匀称,适度);稳称(匀称)
一定;准定;。如:稳受(准定受到);稳请(有把握的求取);稳笃笃(形容很有把握);稳打稳(形容很有把握)
稳<动>
蹂谷聚。即蹂践聚集的谷粒,使谷壳和米分开
稳,持谷聚。--《广韵》。按:周祖谟校勘记:“持”为“治”。民国《续修盐城县志》:“稻秕稃聚者谓之稳。《玉篇》‘稳’字训‘蹂谷聚’。今谓稻中秕稃扬之使聚者曰稳子,又曰偃子。”
安顿。如:稳住(安慰住,安顿好)
诱使人暂缓行动
他俩个把我稳在这里,推买东西去了。--秦简夫《东堂老》
忍受(如困苦或艰难)而不动摇、屈服或退让
我为甚不敢明闻,肋底下插柴自稳。--关汉卿《救风尘》
搞端正.
战袍待稳,絮重更熏香。--《敦煌曲校录》
方∶放,搁
…说着便将水盆稳在炕上。--张雷《变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