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薛。--《战国策·齐策》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帝王'。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部落
韩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地方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家乡
侃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姓
策<名>
(形声。从竹,朿)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軓前十尺而策半之。--《考工记·舟人》
则仆执策立于马前。--《礼记·曲礼》
绕朝赠之以策。--《左传·文公十三年》
左师为已短策。--《左传·襄公十七年》
伤吻敝策。--《汉书·王褒传》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战国策·赵策》
执策而临之。--唐·韩愈《杂说》
振长策而御宇内。--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策辔(马鞭与马缰);策彗(以带叶竹帚制作的马鞭)
策略;计谋;
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汉·桓宽《盐铁论·本议》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汉·贾谊《过秦论》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上策;下策;失策(策略上失误);策无遗算(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
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左传·序》疏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周礼·春官》
书策稠浊,百姓不足。--《战国策·秦策一》
又如:策府(帝王藏书之所);策简(指簿册文书);策牍(简策版牍。后指书写用的纸张)
策书。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引申为策命;策免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策命(用策书任命);策拜(帝王以策书命官);策文(诏书之类的文告)
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治安策》--汉·贾谊
《教战守策》--宋·苏轼
又如:策套(科举时代应试者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策学(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策题(科举策试的试题);策第(策试和选评)
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又如:策筹(同“筹策”。古代计算工具)
卜筮用的蓍草
詹尹乃端策拂龟。--《楚辞·卜居》
错龟数策。--《战国策·秦策》
又如:端策(把蓍草摆正)
策<动>
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将入门,策其马。--《论语·雍也》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汉·晁错《论贵粟疏》
策之不以其道。--唐·韩愈《杂说》
又如:鞭策;策马(鞭马);策马飞舆(驾马车疾行)
督促;使进步;。如:策厉(督促勉励);策进(促进)
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策杖(执持拐杖。又称扶杖、拄杖);策踵(扶杖接踵而来);策立(站立)
谋划;策划;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孙子·虚实》
又如:策效(谋划效力);策驭(谋划掌握);策选(谋划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