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名>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曹唐《小游仙诗》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借指高空;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如:电子云
云南省的简称
姓
云<形>
比喻盛多;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比喻高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比喻疏远。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比喻飘泊不定。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云<动>
说;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唐·刘禹锡《陋室铭》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有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为,是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旋;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云<助>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明·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云<代>
如此;这样;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财<名>
(形声。从贝,才声。本义:财物)
同本义(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
财,人所宝也。--《说文》
财,货也。--《广雅》
以九赋敛财贿。--《周礼·太宰》。注:“泉谷也。”
与其财用。--《周礼·职方式》。注:“帛谷货贿也。”
先财而后礼。--《礼记·坊记》。注:“币帛也。”
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礼记·聘义》。注:“谓璧琮享币也。”
财之为言才也。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六书故》
乘其财用之出入。--《周礼·天官·宰夫》
暮而果大亡其财。--《韩非子·说难》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资财(资金与财物);生财;地财;浮财;洋财;邪财
财富;财产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史记·魏公子列传》
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
又如:钱财;敛财(搜括钱财)
姓
财<副>
通“才”。仅仅
财令陵为助兵。--《汉书·李陵传》
士财有数千。--《汉书·李广利传》
通“纔”。刚刚
乃为小冠,高广财二寸。--《汉书·杜钦传》
财<动>
通“裁”
裁成,裁制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人道。--《易·泰》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财制礼义之宜。--《淮南子·要略》
裁断,指材料的剪裁和人事的论断;
凡物载名而来,圣人因而财之,而天之治。--《管子·心术下》
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节制,制裁;
民重则君轻,民轻则君重,此乃财馀以满不足之数也。--《管子·揆度》
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荀子·天论》
杀,自杀
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财。--《史记·吕太后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