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尊严,威严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虐害。通“畏”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刑罚。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威<形>
方∶漂亮的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陈残云《香飘四季》
威<动>
畏惧。通“畏”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震慑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微〈动〉
(会意。从彳。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藏匿,隐蔽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伺察,侦察。如:微捕(伺察捕获)
衰微,衰落
固以微矣。--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无,没有。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非,不是,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微〈形〉
微小;轻微;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卑贱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不明;昏暗。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日月亏缺的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秘密,偷偷
微视其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精妙;x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微〈副>
稍微,稍稍
但微颔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要没有,要不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微〈名〉
古单位名,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秘密之事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古诸侯国名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史记》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微、…人。--《书·牧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