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名>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寻<动>
寻找;;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探究;研究;推求;;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用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继续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讨伐,派兵去镇压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追逐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张衡《西京赋》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通“燖”。用热水脱毛-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寻<副>
经常,时常。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顷刻,不久;;
未果,寻病终。--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寻<介>
沿着,顺着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唐·李白《东鲁门泛舟》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福〈名〉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谓福。--贾谊《道德说》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天论》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祭统》
受茲介福。--《易·晋》
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诗·鲁颂·閟宫》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又如:福泽(福分;福气);福无双降,祸不单行(好事不多,祸事不少。特指接连遇到不幸);福缘(福气);福寿(幸福长寿)
祭祀用的酒肉
为人祭曰致福。--《礼记·少仪》
凡祭祀之致福者。--《周礼·膳夫》。注:“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祚于王。”
又如:福礼(祭祀用的供品);福酒(祭过神明的酒);福食(供祀神用的食物);福脯(祭祀用的干肉)
用于书信中,表示良好祝愿。如:福安;福体;福躬(旧时书信中对尊长的敬语。指安吉的身体)
姓
福〈动〉
赐福,保佑
亦其福女。--《诗·鲁颂·閟宫》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福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犹如种田就会有收获一样);福柄(指作威作福的权力);福神(能赐人幸福的神灵);福善祸淫(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
亦作“拂”。行礼。上身稍微前倾,双手重叠在偏右方向上下移动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红楼梦》
通“副”。相称,符合;
邦福重宝,闻于傍乡。--《史记·龟策列传》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张衡《西京赋》
又如:福德(符合道德准则);福望(符合众人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