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动>
(形声。据甲骨文,象人睡在室内席子上。本义:住宿;过夜)
同本义
宿,止也。--《说文》
出宿于干。--《诗·邶风·泉水》
言就尔宿。--《诗·小雅·我行其野》
戒及宿之日。--《周礼·大史》
孟子去齐,宿于昼。--《孟子·公孙丑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不得已,度姓名,诡蹄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宿歇(住宿,睡觉);宿坛(住宿);宿泊(住宿;安歇);宿夜然诺(存留过夜的诺言);宿客(投宿的旅客);宿宿(连住两夜);宿顿(临时寄住);宿止(住宿);宿地(住宿的地方);宿所(住宿过夜的处所)
值宿守卫,守夜
哀王三弟,其弟章,入宿卫于汉,吕太守封为朱虚侯。--《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又如:宿直(值夜);宿卫(在宫中值宿护卫)
处于
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唐·韩愈《三星行》
拖延;停留。如:宿食(积食);宿留(停宿,停留)
驻扎,特指军队的停留与驻扎。如:宿兵(驻扎军队)
隐含;寄寓
在西洋有一句成语,叫做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安心;安于
官宿其业,其物乃至。--《左传》
谋取。如:宿名(获取名声)
宿<名>
古代官道上设立的住宿站
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周礼》
又如:宿息(上古称宾客于道路休息住宿之处)
住所,供人休息的处所。如:宿头(借宿之处);代付…食宿和回家的路费
夜
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战国策·赵策》
又如:宿露(夜露);宿雾(夜雾);宿膳(夜餐);宿夕(一个晚上。比喻短时间内);宿烟(夜里的烟雾);宿云(夜晚的云气)
栖宿之鸟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
有名望的人
迟先生有制礼作乐之才,乃是南邦名宿。--《儒林外史》
从前,往日
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三国魏·嵇康《幽愤》
又如:宿意;宿传(往昔的传说);宿孽(前世的罪孽);宿顾(以往的关照)
宿<形>
老的,积久的;-
民有宿逋不可诚于上供者,必代而输之。--唐·杜牧《吏部尚书·崔公行状》
又如:宿气(旧怨;旧仇);宿愤(旧怨;旧恨);宿罪(旧有的罪过);宿好(老交情);宿恩(以往的恩德);宿嫌(旧日的嫌隙);宿旧(旧友);宿威(素有的威名);宿老(老前辈);宿齿(年老之人)
隔夜的,前一夜的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唐·王维《田园乐》
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史记·淮阴侯列传》
又如:宿料(隔夜的草料);宿雨(隔夜的雨);宿租(隔年的租税);宿酲(酒醉隔夜未醒)
前一年的,隔年的
元狩三年,遣谒者劝月水灾郡种宿麦。--《汉书·武帝纪》
又如:宿麦(隔年成熟的麦);宿雪(积留过冬的雪)
老成阅历久的x
王肃以宿德显授。--三国魏·应休琏《与侍郎曹长思书》
又如:宿兵(宿素习练之兵);宿艾(老成长者);宿生(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宿吏(阅历多的官吏);宿彦(老成而有才德之士)
前世注定的
以此常欲焚笔弃砚为喑默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宋·苏轼《答刘沔都曹书》
又如:宿业(指前世行善或作恶所造成而见于今世的后果);宿慧(前世带来的慧根);宿殃(前世注定的灾殃);宿败(注定要失败);宿福(前世注定的福分)
旧欠的
逋租宿债勿复收。--《宋书·武帝纪》
又如:宿债(旧欠的债务);宿值(久欠的债);宿赋(积欠的赋税)
大的。如:宿恶(大恶人);宿浪
宿<副>
通“夙”。平素,平日
官宿其业,其物乃至。--《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
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后汉书·王霸妻传》
宿志在人外,清心游物初。--宋·陆游《幽居》
表招诱有力,威怀兼洽,其姦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青。--《后汉书·刘表传》
又如:宿愿;宿容(平日的容颜);宿寇(惯匪);宿心,宿志(平日的心愿)
预先;早先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三国志·王粲传》
又如:宿构(预先构思);宿闻(早已知闻);宿虑(预先思考、谋划);宿读(预先读过)
蒙<形>
昏迷,暂时失去知觉的;。如:头发蒙;一下摔蒙了;被一猛拳打蒙了
蒙<动>
欺骗;。如:别蒙人;你在蒙我吧?
胡乱猜测。如:蒙对了;别瞎蒙
蒙<名>
(形声。从艸,冡声。本义:草名)
草名。即菟丝。旋花科。一年生缠绕寄生草本。茎很细,呈丝状,黄白色,随处生有吸盘,附着在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上。叶退化,开白色小花。种子入药
指蒙童。如:蒙幼(蒙昧幼稚的儿童);蒙稚(幼稚无知);蒙馆(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地方);蒙学(即蒙馆);蒙塾(即蒙馆)
云气
秋天虽是昼夜停匀时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气传光,还觉得夜是短的。--《老残游记》
又如:蒙气传光(日出之前与刚落之后,光线虽不能直接照射大地,地上仍相当明亮,这是因为空中大气的折光作用所致);蒙气(古指包围地球外面的大气)
蒙<动>
遮蔽;覆盖
葛生蒙楚。--《诗·唐风·葛生》
葛生蒙棘。
以幕蒙之。--《左传·昭公十三年》
蒙络摇缀。--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时蒙卷轴。--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蒙络(掩盖缠绕);蒙翳(掩蔽,覆盖);蒙覆(覆盖;掩蔽);蒙幕(覆盖);蒙袂(用袖子蒙住脸。谓不愿见人)
欺骗,隐瞒
上下相蒙。--《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又如:蒙事(方言。作假骗人);蒙混(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蒙骗(欺骗);蒙哄(用虚伪的手段欺骗别人)
承继,继承;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汉·贾谊《过秦论》
蒙受
以蒙大难。--《易·明夷》。郑注:“遭也。”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蒙其赏赐。--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幸蒙大恩;蒙斧铖汤镬;蒙羞(蒙受耻辱);蒙辜(受罪);蒙泽(蒙受恩泽);蒙难(遭受灾难)
敬词。承蒙
昨日蒙教。--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过蒙拔擢,岂敢盘桓。--李密《陈情表》
又如:不蒙见察;蒙君实视遇;蒙幸(犹幸蒙,幸运地受到);蒙恩(承蒙恩惠);蒙允(承蒙允许);蒙教(承蒙教诲)
蒙<形>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弥漫笼罩。如:蒙晦(迷茫昏暗貌);蒙漠(迷茫昏暗);蒙翳(弥漫)
幼稚,暗昧不明;?;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易·蒙》
又如:蒙士(蒙昧无知,学识浅薄的人);蒙幼(不懂事的幼童);蒙师(启蒙的老师,教育孩童的老师)
阴暗;
曰蒙,恒风若。--《书·洪范》。传:“蒙,阴暗也。”
引申为蒙昧无知
民非蒙愚也。--《战国策·韩策》
又如:蒙陋(蒙昧浅陋);蒙士(浅学无知之士);蒙迷(犹蒙昧)
自称谦词。犹愚
蒙之所见,及此而已。--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
又如:蒙拾(学识不高的人拾取前人文词缀连成章,不敢自言创作,便称蒙拾)
杂乱。如:蒙茸(杂乱的样子);蒙戎(杂乱的样子);蒙尨(芜杂,紊乱)
茂盛。如:蒙茂(犹茂密;茂盛);蒙笼(草木茂盛的样子)
通“矇”。盲,目失明
循蒙招尤。--《素问·五藏生成篇》
蒙<形>
细雨的样子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诗·豳风·东山》
又如:蒙雨(毛毛细雨);蒙蒙松松(细雨迷茫的样子)
广大。
蒙<动>
弥漫,笼罩
但见愁云漠漠,惨雾濛濛。--《三国演义》
又如:蒙昧(迷茫,昏暗);蒙漠(迷茫昏暗)
蒙<名>
古水名
沱江支流。在四川省彭县境
即蒙江。在今广西梧州
蒙<形>
忠厚的样子;
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蒙直。--《西游记》
又如:蒙直(忠厚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