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动>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名>
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宅西。--《书·尧典》
以白琥礼西方。--《周礼·大宗伯》
赵王因起兵南戍韩梁之西边。--《战国策·赵策一》
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仪礼·丧服》
又如:西班(武官。唐凡朝会,武官班于西);各奔西东(各奔前程);西帮(经营钱庄业的山西人);西都(古指洛阳);西裔(西部边远地区);西牛贺洲(佛经中四大部洲之一,在西方)
古称西边的邻国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唐·皎然《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又如:西僧(西蕃僧人);西人(宋时指西夏人)
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清·夏燮《粤民义师记》
又如:西珠(西洋商人贩运到中国来的珍珠);西番柿子(番茄)
西天的简称。佛经中指佛祖所在之处为极乐世界,也叫“西天”。如:西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因在中国之西,故称);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复姓。如:西乞;西王;西宫;西郭
端<形>
(形声。从立,耑声。本义:站得直)
同本义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端正。引申为正直;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贾谊《治安策》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端<名>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首;顶端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宋·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开头。如:发端;开端
征兆。如:端兆(端倪;迹象)
头绪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三国志·郭嘉传》
又如:端序(头绪;条理)
边际。如:端涯(边际)
思绪;心绪。如:端忧(闲愁;深忧)
事由;原委
祸集非无端。--西晋·陆机《君子行》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借口x。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如:借端;无端闹事
项目;种类。如: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周代礼服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又如: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办法;;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端<动>
详审.。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手平举拿物.。如: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流露。如: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端<副>
确实;果真;;。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究竟;到底;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醉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