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动>
(形声。从宀,夗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同本义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晃荡;摇动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释散
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宛<形>
委婉;婉转
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水浒传》
又如:宛款(委婉诚恳);宛曼(柔媚;婉转曼妙);宛畅(婉转流畅);宛笃(婉曲而诚挚);宛态(含蓄曲折的情态);宛折(婉转曲折)
温柔。如:宛约(形容步态柔美);宛顺(和顺;柔顺)
凹入;低洼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隆起
宛中宛丘。--《尔雅·小宛》。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
顺利;顺遂
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管子》
小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诗·小雅·小宛》
宛<副>
似乎,好像;仿佛
宛然可遇。--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宛然尚在。--《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宛肖(逼真;极像);宛类(很像)
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如:宛尔(明显的样子;真切的样子)
宜<形>
(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同本义;
宜,所安也。--《说文》
宜,事也。--《尔雅》
宜得其所也。--《苍颉篇》
君子宜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是适宜的了,是应该的了。)--《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宜子(女子富有生育能力);宜民(使民众安辑);宜时(适时);宜春(适宜于春天)
宜<名>
煮熟可吃的肉;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诗·郑风》
祭名。祭祀土地之神
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尔雅》
适宜的事
丰收。如:宜年(指丰收之年)
通“仪”。法度,标准;
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诗·大雅·文王》
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诗·小雅·由仪序》
通“谊”。合理的道理、行为
将施于宜。--《国语·晋语四》
案主当宜,行其正理。--《管子·明法》。俞樾云:“宜乃谊之省。”
宜无嫌于往初。--张衡《东京赋》
宜<助动>
应当(多用于否定式)
不宜有所过。(“宜”,应该;“过”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刑:罚。)--诸葛亮《出师表》
宜乎众人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应当,这里和“乎”字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乎:用在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面,表示事物或动作的状态,同“然”。众矣:人很多了。)--宋·周敦颐《爱莲说》
国亦宜矣。--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宜蠲(应该减免);事不宜迟;不宜操之过急;宜速归;宜然(应该这样);宜当(情理上必须如此)
宜<副>
当然
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左传》
大概
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