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名>
(形声。从山,宓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密,山如堂者。--《说文》
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尸子》
隐蔽的地方
不窥密。--《礼记·少仪》。注:“隐曲处也。”
姓
密<形>
假借为“比”。稠密;多;;
密,稠也,疏之对也。--《增韵》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加密石焉。--《国语·晋语八》
以陈楚之密迩于楚。--《左传·文公十七年》
密布字印。--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则无态。--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文理有疏密;斫直删密;密札札,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密茂(茂密);密茫茫(繁茂密集无边无际的样子);密茸茸(密集丛生的样子);密丛丛(茂盛丛集的样子)
亲密(强调关系上的亲近);
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昵交密友,亦不半在。--陆机《叹逝赋序》
又如:密近(帝王左右亲近信用的人);密坐(靠近而坐,形容关系亲密)
秘密的,隐密的,慎密的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宣和殿荔枝》
密通洞庭。--唐·李朝威《柳毅传》
密奏请皇上。--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宦人密侍;出密诏示之;荣禄密谋;奉有密诏;密章(秘密奏章);密启(秘密的书画);密揭(秘密的奏疏式文告);密幄(密室);密诏(秘密的诏书)
紧密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通“谧”。安宁;安定;安静;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
密,静也。--《尔雅·释诂》
四海遏密八音。--《书·舜典》。传:“密,静也。”
止旅乃密。--《诗·大雅·公刘》
京室密清。--《文选·张衡·东京赋》
又如:密如(安定的样子);密清(安静洁净)
深;幽深。如:密恩(深恩);密深(深切);密款(内心的真诚)
严密;-
古之为国者,甚虑敌深,其防患密。--辛弃疾《美芹十论》
刘桢壮而不密。--曹丕《典论论文》
凡道必周密。--《管子·内业》
又如:密心(精细的用心);密巧(精细,纤巧);密石(纹理细密的石料);密要(精密准确);密科(繁苛的法律条文)
通“默”。不语;
公密而不应。--《庄子·达生》
密<动>
接近;
以敝邑介在东表,密迩仇雠,寡君将君是望。--《左传·襄公三年》
封闭,闭藏;。如:密固(密封严实);密迹(匿迹,不露形迹);密椟(密藏于匣子中)
堂〈名〉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堂,殿也。--《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立于西堂。--《书·顾命》
吾见封之若堂者矣。--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
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观其坐高堂。--明·刘基《卖柑者言》
华堂旅会。--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堂上(殿堂上);堂下(宫殿、厅堂阶下);堂宇(殿堂的顶棚);堂事(于正厅祭祀祖先之事);堂阶(堂下的台阶);堂阁(殿堂楼阁);堂廉(殿堂的侧边)
后泛指房屋的正厅
审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
堂前松柱。--晋·干宝《搜神记》
崔九堂前几度闻。--唐·杜甫《江南逢季龟年》
堂有炼珍。--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堂轴(挂在厅堂壁上的字画);高堂(高大的厅堂);堂户(门庭之内);堂筵(堂中坐席);堂坳(堂的低处;泛指低洼之处);堂扁(厅堂上的题额);堂室(厅堂和内室);堂前(正房前面;正厅);堂房(堂和房)
旧时官府议论政事、审理案件的地方;
宾客满堂。--《史记·魏公子列传》
如:堂参(于公堂上参谒上司);大堂(衙门中审理案件的厅堂);过堂;堂食(堂馔。堂餐。唐时政事堂的公膳);堂案(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堂厨(政事堂的公膳房)
尊称别人的母亲。如:令堂;萱堂
用于商店、厅事、书斋名称,,.。如:同仁堂;杜甫草堂;春在堂
也指署事的官吏。如:堂官(明清时各部主官的称谓);都御史称都堂;尚书称部堂;府州县正印官称正堂
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
外堂即向东之坞。--《徐霞客游记》
佛堂。如:堂头(寺院中对方丈的称呼);堂头和尚(僧寺住持)
堂〈形〉
在外表、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如:堂堂大丈夫;堂而皇之,堂哉皇哉(形容公然、大模大样或有气派)
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如:堂族(关系较远的同族);堂姊妹
高显的样子
刊层平堂,设切崖。--《文选·张衡·西京赋》
堂〈量〉
用于分节的课程或一套物件。如:一堂课;一堂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