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动〉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本义:离开)
同本义;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除去;去掉;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日去。--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俸去书来。
又如: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相距,远离;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西蜀之去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里。--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两地相去50里
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紧(走得快;迅疾);去处(所去的地方);去学校;谁去都一样
失掉;失去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
又如:去失(丢失)
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如: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
赶走;打发走
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抛弃,舍弃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又如:去心(心里丢开;放心);去势(舍弃权势)
去世,死亡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陶渊明《杂诗》
又如:去世(死亡)
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宋·梅尧臣《绝句》
归去来兮。--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一鸣辄跃去。--《聊斋志异·促织》
跃去尺有咫。
又如:我去考虑考虑;明年回乡下去;船向前慢慢开去;把东西给他送去
逃离,逃亡x;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小敌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
通“驱”。驱逐;x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去〈形〉
过去了的;。如:去岁(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过去的岁月)
通“怯”。胆小,畏缩;
去〈介〉
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
去〈名〉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王力《汉语音韵学》
加〈动〉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加,语相增加也。--《说文》
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左传·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
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加叶添枝(加油添醋,加油加醋,加油添酱。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加诸(诬谤;凌驾于;乱说);加诬(虚构诬陷)
增加;
臂非加长。--《荀子·劝学》
声非加疾。
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其土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加注解;加符号;加一钱(收到本金十分之一的高利贷);加二(二成);加绪含容(增加功绩,包含宽容。绪:功绩);加纳(加官受职);加年(年龄增长);加兵(增加兵力)
放在上面,加上
加彘肩上。--《史记·项羽本纪》
加以金银。--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三缢加别械。--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加额(把手放在额头,表示庆幸或敬意);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著冠);加笄(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表示成年)
施加;强加;x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加诸彼。--《孟子·梁惠王上》
加兵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不加诛。--汉·刘向《列女传》
又如:加功(施工);加惠(施加恩惠)
参加;加与。如:加盟(参加某一团体或组织)
凌驾,侵凌
加胜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加<副>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加二(更加;加倍);加丰(更加丰富);加损(愈加减少);加顺灵祗(更加顺应神灵的意思)
加<名>
益处;好处;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