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动>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班,分瑞玉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又如:班瑞(颁还瑞玉;颁赐祥瑞)
分开;离群;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又如:班马
赏赐;分给
晋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又如:班扬符赏(颁布相应的赏赐);班授(颁发授予);班散(分给);班赐(颁赐;分赏)
分布;铺开;
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又如:班卖(摊开出卖);班荆
颁布。后作“颁”
周公…制礼乐,班度量,而下大服。--《汉书·翟方进传》
又如:班政(颁布政令);班论(颁布);班布(犹公布)
返回
请班师。--《左传·襄公十年》。注:“还也。”
又如:班军(回师,撤军);班旋(犹班师)
排列;
班位于天下。--《韩非子·存韩》
班<名>
职位等次,位次;等级
班在九人。--《左传·文公六年》。注:“位也。”
徐勉为吏部尚书,定为十八班。--《隋书·百官志》
又如:班秩(官员的品级);班禄(班位和俸禄);班资(官阶和资格)
序列;排列等级
班,次也。--《小尔雅》
班,列也。--《方言三》
班,序也。--《广雅》
又如:按部就班;班次(补授或提升官职的先后次序);班列(按班排列)
引申朝班。指朝庭上臣下所站的队列
班朝治军。--《礼记·曲礼》
使鲁为其班。--《左传·桓公六年》
又如:班部(大臣在朝见时按次序排成的行列);班台(古代以司马、司空、司徒为三台,故以泛称朝官之前列显要者)
按照职务或为某种需要而编成的组织;。也指旧时对剧团的称呼。如:班首(班头;为首的);班本(指戏文本);戏班;文班;武班
按时在教员指导之下学习同一学科、听教员讲授或进行有指导的讨论或演习的一群学生的组织。如:西班牙语班
现行军队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如:三连六班冲上去!
一天之内按工作时间划分的段落;。如:三班倒;上夜班
指妓院。如:班子(方言。指妓院)
姓
班<形>
通“斑”。杂色,亦指杂色斑点或斑纹
纷总总其离合兮,班陆离其上下。--屈原《离骚》
有妇人出于室者,发班白,衣缁布之衣。--《晏子春秋·外篇》
班白者不徒行。--《韩非子·外储说左》
又如:班衣戏彩(《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言年已古稀的老莱子,身穿花衣,手持玩具,作儿童状以取悦双亲);班驳(杂色,色彩斑斓)
定时开行的。如:班机;班车
班<量>
用于人群
忙出来吩咐雇了两班脚子。--《儒林外史》
又如:一班人马
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头班船;二班车
塔〈名〉
(形声。从土,荅声。本义:佛塔,亦作“浮屠”)
同本义。晋、宋译经时始造“塔”字。塔为形高而顶尖的佛教建筑物,多为五层七级,也有高至十三级的,初为藏佛骨(舍利子)的地方,后世也藏经于其中,俗称宝塔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又如:塔庙(寺庙);塔院(建有佛塔的院子);塔铃(佛塔上的风铃);塔头(佛塔顶部);宝塔;佛塔
形状像塔的建筑物。如:塔吊;塔轮;聚沙成塔;灯塔;塔台(飞机场的塔形建筑物)
分馏柱或塔。如:松节油塔;石油拔顶塔;裂化塔
佛堂。如:塔座(僧尼讲经时的座位)
埋和尚骨灰处立的石塔、号僧塔,俗称“和尚坟”。如:塔林(僧人的墓群)
塔〈量〉
表示块、片;;
小人姓刘,名唐,祖贯东潞州人氏,因这鬓边有这塔朱砂记,人都唤小人做赤发鬼。--《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