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名>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说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
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
因加热、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如:盐巴;泥巴;锅巴
古族名;古代国名,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西南有巴国。--《山海经·海内经》。注:“今三巴是。”
巴人以比翼鸟。--《周书·王会》
秦西有巴戎。--《荀子·彊国》。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隶属。”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巴子国”。秦惠文王灭巴后,改置巴、蜀、汉中三郡
压强的单位,等于105帕,或105牛顿/米2,或106达因/厘米2(0.986923标准大气压)
巴<动>
盼,期待着愿望的实现x
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又如:巴得(盼望)
紧紧贴在。如:爬山虎巴在墙上
粘结在…上。如:粥巴锅了
靠近;贴近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元·王晔《桃花女》
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红楼梦》
爬,攀登。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岭(爬山越岭)
助词。用作后缀。如:尾巴;干巴
加〈动〉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加,语相增加也。--《说文》
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左传·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
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加叶添枝(加油添醋,加油加醋,加油添酱。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加诸(诬谤;凌驾于;乱说);加诬(虚构诬陷)
增加;
臂非加长。--《荀子·劝学》
声非加疾。
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其土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加注解;加符号;加一钱(收到本金十分之一的高利贷);加二(二成);加绪含容(增加功绩,包含宽容。绪:功绩);加纳(加官受职);加年(年龄增长);加兵(增加兵力)
放在上面,加上
加彘肩上。--《史记·项羽本纪》
加以金银。--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三缢加别械。--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加额(把手放在额头,表示庆幸或敬意);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著冠);加笄(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表示成年)
施加;强加;x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加诸彼。--《孟子·梁惠王上》
加兵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不加诛。--汉·刘向《列女传》
又如:加功(施工);加惠(施加恩惠)
参加;加与。如:加盟(参加某一团体或组织)
凌驾,侵凌
加胜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加<副>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加二(更加;加倍);加丰(更加丰富);加损(愈加减少);加顺灵祗(更加顺应神灵的意思)
加<名>
益处;好处;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