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副>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
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x。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
同“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助>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不<形>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不是”。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拉〈动〉
(形声。从手,立声。本义:摧折,折断)
同本义
拉,摧也。--《说文》
使力士彭生拉杀鲁桓公。--《史记·齐世家》
拉捭摧藏。--《文选·左思·吴都赋》
拉干而杀之。--《公羊传·庄公元年》
范雎拉胁折齿于魏。--《汉书·邹阳传》
又如:摧枯拉朽(摧折枯枝朽木。比喻极容易办到);拉杂(折断弄碎。后用以指杂乱而没有条理);拉齿(折齿);拉枯(摧毁枯朽之物。比喻轻而易举)
牵;引;扯;拽;;
谁能拉花住,争换得春回。--刘禹锡《花下醉中联句》
又如:拉手(满人久别见面的一种礼节);拉拉(趿拉,即将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面);拉人(拉夫);拉火线(手榴弹等引爆的拉线)
击,打。如:拉三拳(打三拳);拉杀(用杖击杀)
拉拢;联络。如:拉马(拉拢双方搞不正当的关系);打一派拉一派;拉山头(为私利而组织小集团)
辛勤抚养;帮助;。如:拉巴(辛勤抚养);拉拨(辛勤扶养、照顾);拉持(拉扯。辛勤抚养)
闲谈。如:拉呱(方言。闲谈);拉塔,拉搭(方言。交谈;闲谈);拉闲(闲谈);拉舌头(没根据地乱说)
延伸或延长。如:拉叉(肢体伸展开);拉开距离;拉在后面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以演奏。如:拉胡琴;拉二胡;拉手风琴
大便或小便;排泄。如:拉硬屎(强作好汉。也指自恃高人一等的意思);拉肚子
牵连
此后的小报,每当攻击胡风时,便往往不免拉上我。--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拖欠。如:拉债;拉账;拉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