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动>
(形声。从心,昔声。本义:哀痛,哀伤)
同本义;
惜,痛也。--《说文》
惜者,哀也。--《楚辞·惜誓序》
为陛下惜之。--汉·贾谊《论积贮疏》
惜其用武不终。--宋·苏洵《六国论》
岁月为可惜。--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可惜(值得惋惜);痛惜(沉痛地惋惜);惜伤(哀伤)
珍惜,爱惜,重视而不糟蹋耗费
为天下惜死。--《吕氏春秋·长利》
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晋书·陶侃传》
视之不甚惜。--宋·苏洵《六国论》
臣辈惜程艺。--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汝辈所惜。
朕不自谨惜。--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吝惜(过分爱惜);怜惜(同情爱惜);珍惜(珍重爱惜);惜玉(对女子的温情爱护);惜体面(爱面子);惜福(富有而不肯过分享受);惜护(十分爱护);惜名(爱惜名声)
惋惜.;
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爱惜(惋惜、同情)
哀怜、哀悯.;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楚辞·惜誓》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滕王阁序》
贪婪,贪求;;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楚辞·惜诵》
吝惜;舍不得
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李陵《答苏武书》
驱将惜不得。--唐·白居易《卖炭翁》
不惜牺牲生命。--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惜吝(吝惜;舍不得);不惜工本;不惜金玉
财<名>
(形声。从贝,才声。本义:财物)
同本义(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
财,人所宝也。--《说文》
财,货也。--《广雅》
以九赋敛财贿。--《周礼·太宰》。注:“泉谷也。”
与其财用。--《周礼·职方式》。注:“帛谷货贿也。”
先财而后礼。--《礼记·坊记》。注:“币帛也。”
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礼记·聘义》。注:“谓璧琮享币也。”
财之为言才也。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六书故》
乘其财用之出入。--《周礼·天官·宰夫》
暮而果大亡其财。--《韩非子·说难》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资财(资金与财物);生财;地财;浮财;洋财;邪财
财富;财产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史记·魏公子列传》
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
又如:钱财;敛财(搜括钱财)
姓
财<副>
通“才”。仅仅
财令陵为助兵。--《汉书·李陵传》
士财有数千。--《汉书·李广利传》
通“纔”。刚刚
乃为小冠,高广财二寸。--《汉书·杜钦传》
财<动>
通“裁”
裁成,裁制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人道。--《易·泰》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财制礼义之宜。--《淮南子·要略》
裁断,指材料的剪裁和人事的论断;
凡物载名而来,圣人因而财之,而天之治。--《管子·心术下》
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节制,制裁;
民重则君轻,民轻则君重,此乃财馀以满不足之数也。--《管子·揆度》
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荀子·天论》
杀,自杀
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财。--《史记·吕太后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