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象>
(形声。从口,隹声。本义:急声回答声)同本义
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又如:唯阿(唯、阿同为应对语词。比喻差别不大);唯俞(应答辞);唯唯(恭逊的应辞);唯诺(应答;连声应诺而不表异议)
唯<副>
只有,只是;
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唯余其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
以,因为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表示希望、祈使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
表示听任、任随;。常和“所”搭配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左传》
唯<连>
虽然,纵使--表示让步关系
公孙弘、张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史记》
唯<助>
表示肯定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管子》
用于句首,无实义
唯求则非邦。--《论语·先进》
唯天子,受命于天。--《礼记·表记》
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汉书》
唯进修是急。--清·刘开《问说》
唯师心自用。
唯道之所成。
岸〈名〉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同本义
淇则有岸。--《诗·卫风·氓》
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荀子·宥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
岸芷汀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沿岸;起岸(把货物从船上搬运到岸上)
比喻高位
诞先登于岸。(诞:发语词,无义。)--《诗·大雅·皇矣》
台阶
襄岸夷涂。--张衡《西京赋》
岸〈形〉
高傲;
莫笑老翁犹气岸。--黄庭坚《定风波》
又如:傲岸(高傲,自高自大);岸异(独特不凡);岸谷(高傲;高深的山谷)
高
充为人魁岸,容貌其壮。--《汉书·江充传》
岸〈动〉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
谢奕岸帻笑咏。--房玄龄《晋书》
又如:岸巾(岸帻。表示无拘无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