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天苍苍。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仰视天。--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天澄澄(天色澄清的样子);天色(天空色);天宇(天空);天日(天空与太阳);天角(天之一隅);天盘(天际);天弩(天空;天空高远)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书·商书》
天下所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天赐也。
天其或者将逮诸。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又如:天可怜见(上天救助,老天保佑);天庖(天帝的庖厨);天马(神马;骏马的美称);天丁(天兵);天功(天的职任;天然形成的工巧);天打雷劈;天休(天赐福佑);天佑(上天佑助)
天堂。
如:天居(住在天上);天陛(天宫台阶)
一昼夜;。
如:天把(一两天,一天半天);夏天天长夜短;今天;明天
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违天不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又如:天晓得;我的天
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与天不老。--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巧夺天工;天性如此;天衣无缝;文章天成;天演(自然进化);天巧(自然工巧);天式(自然法式);天光(自然的智慧之光);天财(自然财富)
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如:天中节(端午节);夏天;黄梅天
气象状态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阴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天风馋(冷风袭人,易使人生病);天变了
丈夫。
如:失其所天
指先天不足
此天之所不足也。--《灵枢》
古代指君王。
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头等大事;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人的额部。
如:天炙(朱水点额)
姓
天〈形〉
天然的;天生的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庄子·庖丁解牛》
又如:天性;天资
顶上的;架空的;。
如:天桥;天窗;天棚
下<名>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靁》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地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山海经·西山经》
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阴间);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指下巴。如:下吧(同“下巴”);下嗑子(下巴颏)
臣下;百姓;群众;
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左传·昭公十八年》
又如:全国上下;下民(百姓;人民);下比(属下相互勾结)
方面
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的冒将上来。--《西游记》
又如:经过调解两下里都同意了
下一次x。如:下不为例
特指湖泽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书·舜典》
地表之下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礼记》
里面
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三国演义》
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三下一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指时间、处所、范围;;;;
及郡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位在下的人
不耻下问。--《论语》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下齐同。--《资治通鉴》
与其群下
下<动>
下来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
下车引之。--《世说新语·方正》
下见小潭。--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客驰下。--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下世(神仙到人间去);下山;下楼;下凡(神话中,神仙降至人间称“下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落下;降下
下,落也。--《尔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又如:下火(天气炎热);下雨;下雪;下雹子
离开。如:下榻(下床);下翻(翻倒);下席(离开席位,表示恭敬);下番(犹下班);下饷(谓收工吃饭)
弯屈
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之下。--《三国演义》
又如:下头(低头);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卸下
宾主下尘榻。--沈约《和谢宣城》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陌上桑》
又如:下门(店铺卸下门板,谓开市)
放入;投入。如:下采(下赌注);下埽(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下酿(将熟黍米投入曲液中发酵制酒)
施行;使用;。如:下火文(佛家火化尸体时念颂的祝告文)
完成;结束;。如:下架(典当期满);下稍头(结局;收场)
递送;。如:下插定(送订婚礼物);下小茶(女子纳受男家聘礼。又称下茶,吃茶);下究(犹下达);下话(犹言传话)
发表、宣告
令初下。--《战国策·齐策》
诏既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谕旨将下
而卒不下
又如:下制(下诏;皇帝发布诏令);下指示;下令;下逐客令;下命令;下战书;下请帖
去;到
便下襄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顺江东下。--《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买舟而下。--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常指从北到南、从上游到下游、从城市到乡下、从上层到基层。如:下番(到外国);下坂走丸(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做饭
等我里头赶着给你老炸点儿锅渣面筋,下点儿素面你吃。--《儿女英雄传》
又如:下饺子;下面条;下汤圆
指某些动物生产;养;生。如:下仔;下小猪;下一窝狗崽
从事棋类活动时,举手着子。如:下着(本谓下棋落子)
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皆下之。--《史记·陈涉世家》
乐毅抉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三国演义》
又如:连下数城
歇宿;收留
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西厢记》
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以菜肴佐食。如:下饭(配饭的菜肴);下口(下酒菜;饭菜);下酒物(下酒。用以佐酒的食品)
投降
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韩非子》
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居人之下;谦让
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三国志》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唐·韩愈《师说》
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安扎
各依本方下营。--诸葛亮《兵要》
拍;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薄暮下管键。--清·方苞《狱中杂记》
下<形>
身分、地位低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
又如:下役(仆役;差人);下一肩(次一等);下作(低贱;卑微);下次小的(下次孩儿。元代称仆役);下番(称少数民族);下人(下属)
幼小。如:上下(长幼;尊卑)
次序或时间在后;x
上下同欲。--《孙子·谋攻》
下道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王以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上下颇惊。--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如:下稍头(后来;终了);下浣(下旬);下邻(右边的邻居);下古(近古);下半世(人的后半辈子);下回(下次)
低于,少于。如:下节(节操低下,志向、抱负不高);下中(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下考(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下<量>
表示动作的次数。如:下子(表示动作次数);敲了几下门;摇了几下旗
表时间的单位,犹言点。如:下子(表示时间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