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名〉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同本义
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
体,身也。--《广雅》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居五日,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体有不快。--《后汉书·华佗传》
伤乎体。--《韩非子·五蠹》
口体之奉。--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体态轻盈(形容女子婀娜多姿);上体;下体;体高五尺;体大身强;肉体(人的身体,区别于“精神”);体骸(躯壳;尸骸);体候(身体状况);体素(敬词。玉体);体段(身段)
手脚、四肢
轻暖不足于体。--《孟子·梁惠王上》
犹其有四体也。谓二手二足。--《孟子》
又如:四体(人的四肢);五体投地
形体;体态(');
可怜体无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体段(样子;身分);体相(形体相貌);长方体;立方体;几何体;正方体;角柱体;圆柱体;刚体;磁体;黑体;发光体;导体;晶体
牲体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飨》。按,牲体有七脊也,左右肋也,左右肱也,左右股也,所谓全軆也。
又如:体解(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体节(带骨的大块牛羊肉)
事物的主要部分
以天演为体。--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体用(事物的本体与作用);体物(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体例(制度的纲领和细则);体要(大体与纲要)
实体
天之与地,皆体也。--王充《论衡》
规格;法式;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又如:体式(法式,格式);体法(指书法的格局法式);体段(体格、结构);体气(诗文的气质格调;人品性格);体统(规矩,制度;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
占卜时的兆象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
又如;体象(象征)
本性,本质。
如:体识(禀性和器识);体器(禀性和器度);体履(禀性和行为)
准则
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此俗人也。--宋·陈善《扪虱新话》
文体;。
如:古体诗;近体诗;散体;骈体
体制
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沈约《谢灵运传论》
又如:政体;国体
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如:完成体;进行体
文字的书写形式;。
如:草体;楷体;宋体;字体;印刷体
立体
后见为体。--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舍体而取面。
体之感觉。
体〈动〉
亲身经验;体察x.;x
汝体吾此心。--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体物(描绘事物);体信(守信;信服);体行(躬亲践行);体认(体察认识);体测(体察忖测)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如:体国(关心国家);体悉(体谅了解)
划分,分解;
体其犬豕牛羊。--《礼记》
又如:体解(分解牲畜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肢体解离);体国经野(区画都城,丈量土地;泛指治理国家)
成形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诗·大雅·行苇》
表现;体现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上》
效法
帝者体太一。--《淮南子》
相承;继承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仪礼》
生长
体物而不可遗。--《礼记》
包含;容纳
君子体人,足以长人。--《易·乾》
通“履”。体验;实行x;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释文》云:韩诗作履。履,幸也。
能戴大圆者,体平大方。--《管子·心术下》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笃志而体,君子也。
又如:体乾(履行天命)
盛<名>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说文》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又如:粢盛
器皿,如杯、碗之类
旨酒一盛兮。--《左传·哀公十三年》。注:“一器也。”
食粥于盛。--《礼记·丧大记》
春秋时国名。即郕。故址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盛<动>
把东西放进去;。如:盛水不漏(喻说理严密);盛饭
用勺舀或运送。如:给他自己盛汤
容纳。如:礼堂能盛三千人
方∶居住;生活
豹子沟我也不想盛了,盛够了。--欧阳山《高干大》
整饬;端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
<形>
(形声。从皿,成声.本义:盛在祭器中的黍稷)
旺盛;兴盛;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
国家之盛。--韩愈《送孟东野序》
物盛则衰。--《史记·蔡泽列传》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又如:盛古(指远古兴盛时代);盛族(名门望族);盛气(气势旺盛);盛阳(旺盛的阳气)
茂盛x;x;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游大林寺》
又如:盛茂(茂盛)
丰盛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论语》
俯祭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盛大;隆重;
官盛任使。--《礼记·中庸》。疏:“谓官之盛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盛作(犹大作);盛烈(盛大的功业);盛乐(盛大的乐曲);盛礼(盛大的礼仪)
众,多;极充足;
盛,多也。--《广雅》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李斯《谏逐客书》
又如:盛多(众多)
大,高,显赫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唐·韩愈《师说》
美好
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红楼梦》第三回
又如:盛心(深厚美好的情意);盛轨(美好的典范);盛则(美好的法则);盛美(美善;称美);盛藻(华美的辞藻)
范围广大;广泛;
唐人尚未盛为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盛行;盛传
盛<副>
极力;表程度深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盛酌(盛情款待);盛言(极力申说);盛推(极力推许);盛道(极力称说);盛夸(极力夸大)
盛<名>
极点;顶点
尧者,圣人之盛也。--王安石《九变而赏罚可言》
姓
盛<动>
赞美
盛夏后之致美。--张衡《东京赋》
又如:盛口(交口称誉);盛尊(尊贵至极);盛介(盛价。对别人的尊称);盛使(对对方办事人员的敬称);盛从(称对方仆从的客套话)
抚育
周公盛养成王。--《书·大传·金縢》
又如:盛养(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