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形〉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口,庚声。本义:大话)
方∶同本义x;;
唐,大言也。--《说文》
荒唐之言。--《庄子·天下》
唐之为言荡荡也。--王充《论衡》
广大
平原唐其坛曼兮。--扬雄《甘泉赋》
又如:唐唐(广大;浩荡);唐皇(气势宏伟盛大)
在温室中生长的,人工培育的。如:唐花;唐窖
空;徒然;;。如:唐捐(虚耗;废弃;落空);唐劳(白白地劳动);唐丧(徒劳)
唐〈名〉
朝代名。唐朝
唐人尚未盛为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刻唐贤今人诗赋。--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唐显庆以来。--清·姚鼐
登泰山记》
备于唐。--蔡元培《图画》
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次年隋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唐,都长安。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共历二十帝,二百九十年。如:唐巾(唐代皇帝所戴的一种便帽,后土人亦常戴此种帽子);唐体(唐诗的体式风格);唐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唐明皇(即唐玄宗);唐帽(唐巾。唐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士人多用);唐三藏(唐代玄奘法师的俗称);唐家(唐朝)
传说中古帝尧政权的称号
唐虞之世。--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唐年(唐尧时代。借称太平盛世);唐风(唐尧的遗风);唐许(唐尧许由的并称);唐尧(古帝名。帝喾之子。初封于陶,号陶唐氏)
五代之一。公元923年,李存勖继后梁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也简称唐,历四帝,十三年,936年禅位后晋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37年李升于金陵称帝,国号唐,史称南唐。共历三帝,三十九年。975年,为宋所灭
古国名
相传为祁姓,尧的后代,在今山丁翼城西
周所建,姬姓,在今湖北省隋县镇,公元前505年为楚所灭
中国。唐盛时,声誉播及边疆与海外,故后世少数民族地区沿称中原为唐,国外则径称中国为唐。如:唐人(中国人;唐代人);唐人街(外国有些城市中,华侨聚居的街或区域称为“唐人街”)
古代庙堂前或宗庙内的大路
庙中路谓之唐。--《尔雅·释宫》
中唐有甓。--《诗·陈风·防有鹊巢》
场地,园地。如:唐园;唐圃
姓
微〈动〉
(会意。从彳。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藏匿,隐蔽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伺察,侦察。如:微捕(伺察捕获)
衰微,衰落
固以微矣。--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无,没有。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非,不是,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微〈形〉
微小;轻微;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卑贱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不明;昏暗。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日月亏缺的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秘密,偷偷
微视其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精妙;x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微〈副>
稍微,稍稍
但微颔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要没有,要不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微〈名〉
古单位名,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秘密之事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古诸侯国名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史记》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微、…人。--《书·牧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