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形〉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x
太,大也。--《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太亦大也。--《白虎通·五行》
易有太极。--《易·系辞》。注:“大极者。”
王入太室裸。--《书·洛诰》
太上贵德。--《礼记·曲礼》
饮而不损兹曰太。--《后汉书·樊准传》
又如:太虚幻境(天上虚幻的境界);太清(天空);太乙(古代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极(指整个世界的总和);太原;太侈(骄泰奢侈);太无(空旷虚无之境)
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
太史。--《汉书·光武纪》。注:“史官之长也。”
又如:太夫人;太老师;太老伯;太老爷;太母(祖母);太后(帝王的母亲);太翁(曾祖父)
大的,广大的
太牢。--《左传·桓公六年》。疏:“牢之大者。”
又如:太仓(京城里贮粮的大仓库);太息(亦作“大息”。长长的叹息)
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太”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史记》
安宁的,秩序正常的。也作“泰”
不乱离,不知太平之难。--魏源《默觚上》
亨通;顺利
命险太甚靡常,道离隆而匪易。--陆云《九愍》
与古代皇家、官家有关的。如:太尊(明清时对府的长官知府的尊称);太府(原为官名,亦指掌管库藏财物的官府);太常卿(汉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为太常,为九卿之一,司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太〈名〉
通“台”。泰阶,星名,即三台。又比喻三公;
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汉书·扬雄传下》
惜乎不登太阶,以尹天下。--孔融《张俭碑》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曹植《杂诗六》
太〈副〉
过于;过分
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言其太隘。--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畏之太甚。--宋·苏轼《教战守》
又
养之太过。
又如:太半(大半,过半);太甚(太过);会议不要开得太长;屋里太闷热了,你出去凉凉吧;我对这个问题太没有认识了;他们待我太好了;这个问题确实是太重要了
令〈动〉
听从。后作“聆”
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吕氏春秋》
名词。通“鸰”
脊令在源,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按:脊令即鶺鸰
假设语气词
令,设辞也。--《助字辨略》
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令五人保其首领。--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令狐
∶古地名,在今山西临猗县一带
复姓
令〈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令,发号也。--《说文》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诗·齐风·东方未明》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
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陈寿《三国志》
召令徒属曰。--《史记·陈涉世家》
乃下令。--《战国策·齐策》
又
令初下。
令所过毋供张。--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令书(天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令官(行酒令的指挥官);令君(县令);令人(宋代命妇的封号。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又指衙役,差役);令牌(发令的木牌);令众(号令示众);喝令(大声命令)
通“命”。命名
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管子》
使,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史记》
令贼知也。--明·魏禧《大铁椎传》
火烧令坚。--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令人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
令人丧气若此。
又如:令人深思;令人恶心;令人神往
令〈名〉
命令;法令;
臣下罔攸禀令。--《书·说命上》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屈原列传》
又如:政令;将令(军令);传令(传达命令);功令(旧时指法令)
时令,季节
群葩当令时。--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令序(时令次序)
逮捕状,没收状。如:搜查令;扣押令
用于强行一种权力者。如:进入令;归还土地与所有权人令
酒令,饮酒时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
今日也行一个令才有意思。--《红楼梦》
又如:令章(酒令);令官(行酒令的指挥官);令酒(行酒令的人;最初必自先饮一杯,称令酒)
词调、曲调名,即“小令”,又称“令曲”,一般字少调短,如词中的《十六字令》,元曲中的《叨叨令》之类-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闭不得。--张炎《词源·令曲》
官名
卜皮为县令。--《韩非子·内储说上》
中国古代政府某部门或机构的长官。如:尚书令;大司农令;郎中令;令史(本为掌文书的官员,宋时已降为一般的办事人员)
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海令为母寿。--清·张廷玉《明史》
刺史守令。--清·周容《芋老人传》
守令皆不在。--《史记·陈涉世家》
华阴令欲媚上官。--《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县令;令尹(官名。春秋时楚国最高的军政长官;明清时称知县为令尹);令长(汉官名。即县令、县长)
名声;
饰小语以干县(悬)令。--《庄子》
通“鸰”。鶺鴒。鸟名,大如鷃雀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
令〈形〉
美善
巧言令色。--《论语·学而》。集解:“令色,善其颜色。”
何忧令名不彰。(令名不彰,好的名声不会显扬。)--《世说新语·自新》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令色(和悦的面容;善于用谄媚和悦的颜色取悦人);令辰(美好的时辰);令居(吉善的住处);令音(美言,佳音);令政(善政,德政);令望(好的名望)
吉祥,吉利。如:令日(吉祥的日子);令月(吉祥的月份);令旦(吉日);令年(吉祥的年份);令辰(吉日;吉利的时辰)
你的--尊称他人的亲属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
有此令郎君。
又如:令阃(称对方妻子的敬辞);令嗣(令郎。称对方儿子的敬辞);令子(对别人儿子的美称);令母(尊称他人的母亲);令似(尊称他人的儿子);令妹(称自己的妹妹。后用作敬称对方的妹妹)
令〈连〉
假使,假设
藉第令毋斩,戌死者固十六七矣。--《史记·陈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