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名>
(形声。从页,公声。从“页”的字一般与“头”有关。本义:容貌,仪容)
同本义
颂,貌也。--《说文》
鲁徐生善为颂。--《汉书·儒林传》
庶考斯之颂仪。--《杨统碑》。经传皆以容为之。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容”
占兆之词
其颂皆千有二百。--《周礼·大卜》
《诗经》的六义之一(《诗经》)。与风、雅、赋、比、兴合称六义。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之一,即收集在《周颂》、《鲁颂》、《商颂》中的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
文体之一,指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诗行的长短不一和诗节形式的复杂为标志。如:史岑《出师颂》;颂赞(文体名。颂,是用以歌颂功德,如扬雄有《赵充国颂》;赞原用于赞美,后来也用于评论。如袁宏有《三国名臣序赞》)
颂<动>
歌颂;x;;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什一行而颂声作矣。--《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又如:颂椒(歌颂皇后);颂子(文体的一种);颂古(佛家语。指选过去的公案,用诗句来颂出它的思想精义);颂美(赞扬他人的功德)
祝颂x。如:顺颂时安;并颂俪祉
通“诵”。朗读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否?--《孟子·万章下》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颂读,昼夜不息。--《后汉书·逸民传》
菊<名>
(形声。从艸,匊声。本义:植物名,通称“菊花”)
同本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供观赏,有的品种可入药
采菊东篱下。--晋·陶渊明《饮酒诗》
松菊犹存。--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还束就菊花。--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爱莲说》
菊,花之隐逸者。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又如:菊实(菊花的果实、种子);菊枕(菊花枕头);菊灯(菊花形状的灯笼);菊水(在河南省西南部。古作“鞠水”,也叫“菊潭。”)
姓。如:菊部头(菊部。宋高宗时官中伶人有菊夫人者,人称“菊部头”。后因以“菊部”为戏班或戏曲界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