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动>
(会意兼形声。从舍,从予,予亦声。本义:伸展,舒展)
同本义
舒,伸也。--《说文》
匪安匪舒。--《诗·大雅·江汉》
舒,展也。--《广雅》
舒勃,展也。东齐之间,凡展物谓之舒勃。--《方言亢》
赢缩卷舒。--《淮南子·本经》。注:“舒,散也。”
舒忧娱哀。--《楚辞·怀沙》
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唐·李朝威《柳毅传》
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水浒传》
把拳头舒过来。--《儒林外史》
又如:舒卷(张开或卷起);舒手(松手;伸手);舒头(伸头);舒直立(伸腰直立);舒勃(开展,展开);舒眉(展眉。快乐无忧的样子);舒啸(舒怀啸歌);舒筋活血(使筋肉舒适,血脉流通);舒启(伸展);舒达(伸展分布);舒布(展开;散布)
展现
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宋·苏轼《浣溪沙》
宣泄积滞,抒发x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舒愤(抒发愤懑);舒忧(抒发忧思,忧虑);舒泄(抒发,发泄);舒和(抒发阳和之气);舒情(抒发情怀);舒泻(抒发,发泄)
舒<形>
徐;迟缓;舒缓
舒,舒缓也。--《说文》
舒,缓也。--《尔雅》
舒,迟也。--《广雅》
舒而脱脱兮。--《诗·召南·野有死麕》
舒窈纠兮。--《诗·陈风·月出》。传:“迟也。”
君子容舒迟。--《礼记·玉藻》
又如:舒舒(缓慢的祥子);舒和(舒缓和顺);舒扬(举止从容不迫);舒暇(从容不迫貌);舒迟(犹舒徐。从容不迫貌);舒慢(迟缓懈怠);舒徐(自如;从容不迫)
舒畅
宾客意少舒。--林嗣环《口技》
又如:舒摊(舒适);舒怀(开怀;心情舒畅);舒舒(心胸安和宽广的样子)
宽;广阔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舒<名>
古国名。春秋时为徐所灭。后置县,故城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
姓
舒<副>
徐缓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伐〈动〉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伐,击也。--《说文》
伐,杀也。--《广雅》
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
又如:伐祭(砍头祭天);伐杀(杀戮)
砍伐;;
伐竹取道。--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伐薪烧炭南山中。--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烧炭);伐薪(砍柴)
讨伐,进攻;
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其后秦伐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
又如:口诛笔伐;伐叛(讨伐叛逆);伐罪吊民(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
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不伐己功,不矜己能。--《史记·淮阴侯列传》
又如:伐智(夸耀自己的才智);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功矜能(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伐德(自夸其德)
败坏,损伤
重被猛术。国本必伐。--宋·秦观《治势下》
又如:伐性(危害身心);伐命(残害性命);伐生(残害生命)
打破、挫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孙子·谋攻》
敲击
征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又如:伐鼓(敲鼓);伐梆(敲打梆子)
引申为开凿
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
批评,责备;
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礼。--王充《论衡·问孔》
又如:口诛笔伐
伐〈名〉
通“阀”。功劳,功业
晋侯使却至献楚捷于周,与单襄公语,骤称其伐。--《左传·成公十六年》。杜预注:伐,功也。
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汉书·车千秋传》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史记·项羽本纪》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如:伐阅(功绩和资历)
畎上高土
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