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动>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显现;表示;
示,现也。--《华严经音义》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示,现也。--《苍颉篇》
武王示之病。--《战国策·秦策》
穷不得所示。--《楚辞·怀沙》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斩使以示威。--《三国演义》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示像(显露外形);示疾(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得病);示现(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示贬于褒(寓批评于表扬);示重(表示器重);示问(指表示问候的简札书启之类);示俭(表现节俭);示优(表示优厚);示惩(表示惩戒);示怀(表示恩德);示导(启示开导);示诲(开导教诲)
指示;让人看;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让人知道;
示,语也,以事告人曰示也。--《玉篇》
示,垂示。--《广韵》
示我周行。--《诗·小雅·鹿鸣》
言示之事。--《诗·大雅·抑》
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墨子·尚贤下》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袒而示之背。--《左传·庄公八年》
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左传·成公十年》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资治通鉴》
归以示成。--《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示仰(指示;传达);示梦(灵魂在梦中以事示人);示下(指示);示导(启示开导);示众(给大家看,特指当众惩罚人);示及(见示、谈到);示化(启示化导);示世(昭示于世人);示唆(启示);示覆(书牍中请对方作答之用语);示知(信函用语。告知);示谕(告知;晓示)
暗示;示意解释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示<名>
公文,告示
那看的人虽如人山人海,好在国王久已出示,毋许驱逐闲人,悉听庶民瞻仰。--《镜花缘》
泛指命令、指示
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儒林外史》
对别人来信的敬称;。如:惠示;赐示
强<名>
(形声。从虫,弘声。本义:米中小虫)
同本义
通“襁”。襁褓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史记·鲁周公世家》
强<形>
(通彊。弱的反义词)
弓有力;
彊,弓有力也。--《说文》
强,健也。--《广韵》
材官引彊。--《史记·绛侯世家》
强弩之末。--《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强弩(用机括发射的强弓)
强盛;势力大
不可谓强。--《墨子·公输》
兵革之强。--《战国策·秦策》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
自胜者强。--《老子》
赵强而燕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弱为强。--《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强则国强。--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强家(势力强盛的卿大夫);强雄(强盛);强寿(强盛而长久);强对(强大的对手);强元(以强大立足天下);强兵(强大的军队);强阵(强大的军队);强旅(强大的军队);强弱(强大与弱小)
强健;健壮,有力;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以强壮出。--《汉书·李广苏建传》
刚健强力。--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强仕(四十岁。这年龄的人各方面已经成熟,正好出仕做官);身强力壮;强死(人尚壮健而死于非命)
刚强;坚决
四十曰强。--《礼记·曲礼》
强立而不反。--《礼记·学记》。注:“临事不惑也。”
彊而义。--《书·皋陶谟》。传:“无所屈挠也。”
彊忍不义。--《国语·楚语》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又如:强果(坚强果敢);强执(坚强固执)
强横
凶强侠气。--《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强汗(强横勇猛);强戾(强横凶暴);强虐(强横暴虐);强狠(强横凶狠)
强暴
彊,暴也。--《尔雅》
侯彊侯以。--《诗·周颂·载芟》
曾是彊御。--《诗·大雅·荡》
又如:强俊(强暴而又才智出众);强虏(强暴的敌人);强塞(强暴固执);强鸷(强暴凶狠)
优越;好;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强起(强如。胜过;比…更好);比他强;比昨天强;我们的劳动条件一年比一年强;博闻强记;强处
略多于…的
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木兰诗》
又如:三分之一强
强〈名〉
强有力的弓
挽弓当挽强。--杜甫《前出塞》
强者
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
姓
强〈动〉
使强,加强;
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彊体适腹而已矣。--《墨子·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