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名>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说文》
以祀天神。--《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
阳之精气曰神。--《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又如:神司(负责某种职责的天神);神会(迎神赛会);神祗(神指天神,祗指地神。泛指神明);神浒(神仙游玩的水边);神馆(神仙或神灵所居的馆所);神歌(颂神之歌)
泛指神灵
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易·说卦》
百神受职焉。--《礼记·礼运》
山陵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礼记·祭法》
谷神不死。--《老子》。注:“五藏之神也。”
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易·系辞上》
百神尔主矣。--《诗·大雅·卷阿》
神,灵也。--《广韵》
田祖有神。--《诗·小雅·大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无神论;女神;门神;神惠(祭神食品);神道(神像);神厨(供奉神灵的石室或龛子);神祸(祭神所用的纸人纸马等东西);神煞(神威,威势);神语(神敕;神的言语);神路(指亡灵所经的路径);神魂(灵魂);神理(灵魂);神躬(犹言神魂)
精神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又如:凝神;劳神;聚精会神;神王(谓精神旺盛。王,通“旺”);神用(精神的功能);神光(精神;神采);神合(精神会合);神越(精神超逸;精神散失);神魂飘荡(形容精神飘忽)
指知识渊博或技能超群的人。如:神工(指能工巧匠)
神韵;韵味。如:神味(神韵趣味);神骨(神韵风骨);神致(神韵神致);神趣(神韵趣旨)
表情;神色x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红楼梦》
又如:神和(情意相投);神色自若(神情面色镇定如常);神守(犹神情);神候(神情;气宇);神崖(神情傲岸);神仪(神情仪表)
肖像。如:神争(布帛或纸上描画的神像);神子(神仙的遗像);神座(神像座位);神帐(祖先神主或神佛像前的帐幕)
姓
神<形>
神奇;神异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神井(神奇灵异的井);神枪(火枪);神獒(一种非常机敏而凶恶的大狗);神水眼(眼睛。神水,指眼内津液);神狗(骂人的话。古怪的狗东西);神方(神奇的方术);神巧(神奇巧妙);神秀(神奇秀美);神区(神奇深幽处);神逸(神奇超逸);神诞(神奇怪诞);神贤(神奇美善);神剑(神奇的宝剑);神骏(形容文艺作品意境神奇新颖);神机(神异的禀赋)
灵验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神验
方∶聪明;。如:他真神,一下子就会了
力〈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力量;;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能力;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威力;权势;;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劳役;仆役;;()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兵士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姓
力〈动〉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役使;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力<副>
尽力,竭力;';'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