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名〉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同本义G
社,地主也。--《说文》
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春秋传》
社,土也。--《论衡·顺鼓》
以社以方。--《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
命民社。--《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
故社,祭社也。--《荀子·礼论》。注:“社,土神。”
故祀以为社。--《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
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白虎通·社稷》
又
社者,土地之神也。
后土为社。--《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又如:社伯(城隍神);社鼠(原指土地庙中的老鼠,后用来比喻仗势作恶的坏人);社长(即社神,土地);社主(古谓社稷之神;古谓土地神的神主);社鬼(即“社公”。古称土地神);社神(古代称土地神);社稷神(即“土地神”、“谷神”);社公(旧称土地神)
土地之神的神主G
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书·甘誓》
祭祀社神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宋·辛弃疾《西江月》
又如:社稷坛(旧时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
台湾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史书上称“土社”、“番社”,每社自八、九户至几百户不等,头目多由群众选举,少数世袭
集体性组织;团体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社友(同社之人);社家(内行人);社陌(社会,社团);社条(社团组织制定的条例)
社日,祭祀社神的日子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春社;秋社
机构
为他人办理某种业务的机构。如:广告社
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行政单位。如:新华社
社〈动〉
祭祀社神G
里中设,平为宰,分肉甚均。--《史记·陈丞相世家》
又如:社饭(祭社时所供的饭食);社头(迎神赛社的领土);社酒(古代祀社神用的祭酒);社赛(祭祀酬谢社神的赛会);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肉(社日祭神之牲肉)
益<动>
(会意。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漫出。从皿,从水。“水”已隶变。本义:“溢”的本字。水漫出)
同本义
益,饶也。--《说文》。按,从水,浮于四,会意。字亦作溢。
引申为水涨
澭水暴益。--《吕氏春秋》
在某些方面增加(如体积、数量、程度等)
损益,盛衰之始也。--《易·杂卦传》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斟酌损益。
大有所益。--《资治通鉴·汉纪》
又如:增益;延年益寿;益甲(增兵);益兵(增加兵力);益封(增加封邑);益军(益兵);益损(增减;兴革);益算(增加岁数);益赋(增加赋税)
助;补助
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吕氏春秋·贵当》
扩大,加大x
民众城小,则益城。--《谷梁传》
益<形>
有益,有利。如:益鸟
富裕
其家必日益。--《吕氏春秋·贵当》
骄傲自满-
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庄子》
益<副>
更加
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韩非子·喻老》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
益狎。--唐·柳宗元《三戒》
香远益清。--宋·周敦颐《爱莲说》
敌行益还。--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精益求精;益用伤悼(更加悲伤);益复(更加;越发);益发(更加,越发)
渐渐;
益习其怕,又近出前后(习,熟悉,习惯)。--唐·柳宗元《三戒》
益<名>
任何一种好处或利益;;--跟“害”相对
谦得益。--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无益吾事。--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有益于身。--清·刘开《问说》
取善之益。
又如:受益不浅
州名。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四川省折多山,云南省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省武都、两当,陕西省秦岭以南,湖北省郧县、保康西北,贵州省除东边以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