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形〉
(形声。从口,肖声。本义:口小不能容的,一说口歪不正的)
同本义
哨,不容也。--《说文》
哨,口不容也。--《韵会》引《说文》
某有枉矢哨壶。--礼记·投壶》
又如:哨壶(口不正的壶)
细狭尖锐
哨,小也。--《后汉书·马融传》注
大匈哨后。--马融《广成颂》
又如:哨棒(行路防身的长木棍);哨腿(长腿。指高个子)
哨〈动〉
巡逻
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又如:哨口(巡逻了望的关卡、岗哨);哨船(在江中巡逻警戒的小兵船);哨骑(巡逻骑的马)
侦察
男亲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三国演义》
又如:哨路(探路);哨见(探见);哨军(侦察巡逻的士兵)
设岗放哨。如:哨线(警戒线)
撮口或用哨子发出响声
张顺略哨一声,只见江上渔船撑扰来到岸边。--施耐庵《水浒传》
又如:哨聚(召集,聚集)
吹;喷
阴风飒飒,是神兵口内哨来烟;黑雾漫漫,是鬼祟暗中喷出气。--《西游记》
叫;鸟叫
行者又嚎,沙弥又哨,你须不夺人之好。--元·王实甫《西厢记》
逗弄;哄弄。如:哨哄(逗弄)
哨〈名〉
岗哨,站岗放哨的地方。如:哨卡;哨位;哨所;哨岗;哨官(管理一哨的武官);哨楼
一队人马。古代军事术语。泛称战阵的两翼或军队的一支、一队
宋江传令李俊等领水兵六百,分为两哨。--施耐庵《水浒传》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明永乐时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合为五军。清咸丰后立勇营,其制以百人为哨,三哨为一旗,五哨为一营
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梁启超《谭嗣同传》
哨兵
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围场;猎场区。如:哨鹿(打猎时吹哨以引鹿,因多在围场吹哨,故后亦称围场为哨鹿)
哨子。如:吹哨儿
民<名>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泛指人;;;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民<形>
民间的;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