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名〉
(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同本义
沙,水中散石也。--《说文》。字亦作砂。
于沙。--《易·需》。荀注:“水中之刚。故曰沙。”
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管子·地员》
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北山经》
红壁丹沙。--《楚辞·招魂》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李白《古风》
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又如:沙芦(泥沙里的芦苇);沙砾(细沙和碎石。也作砂砾);沙坛(沙祭坛);沙路;沙堤;沙痕(沙上的痕迹);沙泉(沙上涌出的泉水);沙府(铺沙的墓穴)
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凫鷖在沙。--《诗·大雅·凫鷖》
又如:沙线(地图上表明航道上暗滩的虚线);沙涂(沙泥沉积而成的浅滩);沙步(沙滩边渡口);沙洪(由流沙淤积而成的大暗滩);沙路(沙滩上的路;沙石路);沙际(沙滩或沙洲边);沙屿(沙滩和小岛);沙碛(沙滩;沙洲)
沙地;水边可耕之地。如:沙民(沙田上耕作的民丁);沙丁(沙田民户中的丁男);沙裙(沙田边缘的荒地);沙压(被流沙覆盖的耕地);沙坑(流沙淤积的洼地);沙埚(低洼的沙地);沙荒地(由大风或洪水带来大量沙粒而形成的不能耕种的沙地)
沙漠。如:沙衍(沙漠);沙度(越过沙漠);沙莽(广阔的沙地,大漠);沙朔(北方沙漠之地,塞北);沙陲(边陲沙漠之地);沙区(沙漠地区);沙西(泛指远方沙漠地带以西的地区);沙外(大漠以北);沙塞(沙漠边塞);沙塞子(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
由蒸制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品。如:豆沙
姓。如:沙三(泛指人名。在元剧中和“五留”同用。犹言“张三”、“李四”)
古有时通“纱”。指绢之轻细者
素沙者今之白缚也,……今世有沙縠者,名出于此。--《周礼·天官·内司服》郑注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沙<形>
沙哑的,嘶哑的。如:沙喉咙(嘶哑的嗓子);沙嗄(沙涩。嘶哑不圆润)
粗糙;;。如:沙壳子(质粗劣的小铜钞);沙模儿铜钱(即沙钱,质地粗劣的小铜钱);沙涩(粗糙)
粗野;粗俗;;。如:沙块(粗野之人)
颗粒松散如沙状。如:沙糖;沙瓤(呈细粒状的松散瓜瓤)
方∶雌性的。如:沙牛
厘<形>
(形声。从里,从“里”,表示与居住家居有关。本义:家福;幸福)
同本义
祠官祝釐。--《汉书·文帝纪》。如淳注:“福也。”
上方受釐坐宣室。--《汉书·贾谊传》
逆釐三神者。--扬雄《甘泉赋》。服虔注:“福也。”
又如:恭祝新厘
极小,极少量。如:分厘不差
厘<动>
治理;处理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尧典》
釐降二女于妫汭。--《史记·作信饬百官》
帝釐下土方。--《书·序》。马注:“理也。”
王釐尔成。--《诗·臣工》。笺:“理也。”
又如:厘剔(治理剔除);厘和(治理协和);厘正(考据订正;整治改正);厘盐(治理盐务)
改正;改革;
釐改制量。--《国语·周语》
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后汉书·梁统传》
又如:厘改(改革;改正);厘剔(纠正剔除);厘祀(改革祭神制度,废除淫词)
整理
因取八十一题,厘为九类。--阮元《畴人传》
又如:厘定;厘次(整理编次)
给予,赐予;
厘尔圭瓒。--《诗·大雅·江汉》
又如:厘降(屈身下嫁;屈尊而降)
厘<量>
长度单位,尺的千分之一,。又如:厘毫(毫厘)
重量单位,两的千分之一,
地积单位,亩的百分之一,
利率单位。对于年利一厘为百分之一;对于月利一厘为千分之一();()
厘<名>
通“嫠”。寡妇
兄亡则纳厘嫂。--范晔《后汉书·西羌传》
又如:厘妇(寡妇。厘通嫠);厘嫂(寡嫂。厘通嫠)
厘金的略称x。如:厘金局(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厘指(又称厘金,厘金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