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名>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一昼夜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时间,光阴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文化交流
日<副>
每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他日,改天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往日,从前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准<动>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公文用语。始于唐·五代(1)表示允许,认可
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又如:批准;照准;准如所请(2)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如: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3)表示依据、根据。如:准某部函
决定,必定。公文用语。如:准于某日起程
这准是使猛了劲,岔了气了。--《儿女英雄传》
折充;抵充;
连身上外盖衣服,脱下准了店钱。--《醒世恒言》
新旧钱暂兼行,新钱千准银一两,旧钱准七钱。--《清史稿》
我有心看上她,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窦娥冤》
又如:准价(折价);可准(可以抵偿);准算(折算;抵帐)
准<形>
(形声。从水,隼声。本义:平,不倾斜)
同本义(取义于水平,侧重于平稳)
凖,平也。--《说文》。字亦俗作准。段玉裁注:“谓水之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水平谓之凖”
推而放诸东海而凖。--《礼记·祭义》。注:“犹平也。”
亦指其他物体的平
輈注则利凖,利凖则久,和则安。--《周礼·考工记》
又如:准望(测绘地图的方法之一)
准确;;x。如:不知准不准;投篮准;打得准;猜得准;准成(准星;准确可靠);准当(准确恰当);那准不对;没准儿
轻重相当;均等
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系辞》
幸少从女言,得厚息,略相准。--《聊斋志异》
准<名>
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
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汉书·律历志上》
又如:准平(测量平面的仪器)
标准;法则;
礼者,节之凖也。--《荀子·致士》
又如:准式,准格(标准,准则);准限(标准)
箭靶,靶子。通“埻”
我有平肩舆,前途犹准的。--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
又如:准的(箭靶;标准;准则);准执(箭靶);准鹄(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准式(标准;楷模);准格(犹言标准、规格)
鼻子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李白《梁甫吟》
姓
准<动>
允许;批准;;。唐、宋以来公文上许可的批语,俗作“准”
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我要放他,你又苦苦的不准。--《儿女英雄传》
又如:准查记录;准行(准许;许可);准奏(君主批准臣属的奏章)
料想;打算x。如:准拟(料想;打算);准承(料想;打算)
仿效,效法
始都乐寿,号金城宫,备百官,准开皇故事。--《新唐书》
又如:准遵(遵循;依照);准据(依据);准拟(遵循;模仿)
瞄准
修胫者使之跖钁,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淮南子》
又如:准度(测量,衡量);准裁(衡量,裁定);准量(计量;估量)
测量,度量
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宋史》
揣测,揣度
仁君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道而不言,群臣准上意而怀当。--《淮南子》
按照,依照
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乌尚得谓之诗哉。--《答章秀才论诗书》
又如:准式(依照准则或样式);准律(依照法律);准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