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秋苗(也称秋税。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
秋季。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秋以为期。--《诗·卫风·氓》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韩愈《送惠师》
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秋荐(秋场);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秋叶(秋天的落叶);秋严(秋气肃杀);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
年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效命之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问之秋。--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姓
秋〈形〉
悲愁
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
又如:秋士(愁士,不得意的士子)
奔腾的样子。如:秋秋(飞舞、奔腾的样子)
喻容颜衰老
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李白《春日独酌》
又如: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秋眉(衰白眉毛);秋鬓(衰白的鬓发);秋颜(衰老的容颜)
在五行中属金,方位属西方,在乐为商,在色为白。如:秋方(西方);秋官(传说中五官之一,属白云,掌五行之金);秋陆(指西方)
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李白《古诗五十九首》
又如:秋容(指白海棠);秋鬓(苍白的鬓发);秋霜(喻白发);秋糯(雪白的糯米);秋练(洁白的丝绢)
秋主肃杀,古因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如:秋曹(刑部的别称);秋宪(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刑法)
练<动>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柬声。本义:把生丝煮熟;亦指把麻或织品煮得柔而洁白)
同本义
练,湅缯也。--《说文》
冬则练帛之中,足以为轻且煖。--《墨子·辞过》
凡染,春暴练。--《周礼·染人》
主练染,作采色。--《后汉书》
又如:练丝(未染色的熟丝)
练习;操演;
练之禾定。--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又如:练阅(训练检阅);练句(写作时斟酌遣词用句的工夫。也作炼句);练字(写作时用字技巧的推敲琢磨。也作炼字)
漂洗;洗涤。如:练衲(漂染过的僧衣);练漂(纺织物精练和漂白的总称。即退浆、精练、漂白、丝光等加工过程的统称)
熔炼
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史记·秦始皇本纪》
又如:练丹(炼丹)
通“拣”。选择
选士厉兵,简练俊杰。--《礼记·月令》。又如:练日(选择日期);练材(精选的优质材料);练择(精选)
染
白纱入缁,不练自黑。--王充《论衡》
又如:练肆(染坊)
通“柬”。选择
既不能昭练贤鄙。--《潜夫论·本政》
练<名>
洁白的熟绢
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左传·襄公三年》
文绣素练。--《墨子·节葬下》
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远望京邑》
又如:江白如练;练文(形容澄澈的波纹。有如柔软洁白的生丝)
古代祭名。因古时于父母去世十三月时戴练冠祭于家庙而得名
鲁大夫练而床,礼邪?--《荀子·子道》
又如:练主(丧礼小祥之祭时所立的神主,藏于祖庙以供奏祀);练冠(丧祭所戴的冠);练衣(丧祭时所穿的衣)
水名。在今广东省普宁县至潮阳县一带
通“链”。链子
如锁上练。--明·魏禧《大铁椎传》
姓
练<形>
白,素色
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墨。--《淮南子·说林训》
又如:练巾(白色的头巾);练衣(白色布衣);练文(比喻像白练飘动般的波纹)
引申为经验多,精熟x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又如:干练(又有才能又有经验);练才(文才练达);练甲(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