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形>
(形声。从欠,金声。欠,打呵欠,张口舒气。本义:打呵欠的样子)
同本义
钦,欠貌。--《说文》。段玉裁注:“凡气不足而后欠,钦者,倦而张口之貌也。”
燮生而钦颐折頞,丑状骇人。--《后汉书·周燮传》
开弓发矢,要钦身向外。--唐·王琚《射经》
钦<名>
旧时对帝王的决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钦”字,以示崇高与尊敬。如:钦此钦遵(旧时阁臣代皇帝批阅奏章或朝臣向皇帝启奏时使用的语言,指圣上旨意在此,领旨者遵命而行);钦限(钦定的期限);钦案(钦件。奉钦命查办的案子)
姓
钦<动>
敬佩;恭敬;
钦,敬也。--《尔雅》
钦有帅。--《礼记·内则》。注:“敬也。”
钦,戴氏侗曰:“屏气钦敛之貌,引之为钦敬。--《说文解字注笺》
钦念以忱。--《书·盘庚》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洛邑之内,无不钦敬。--陆云《与陆典书》
又如:钦年(敬重年长者);钦奉(敬奉);钦若(敬顺);钦和(敬从,敬奉);钦承(恭敬地续承或承受);钦崇(崇敬);钦率(敬遵);钦隆(崇敬);钦心(敬佩);钦伏(敬服);钦信(敬佩,信服);钦挹(钦佩推崇)
假借为“吟”。叹息
其音如钦。--《山海经·东山经》
炀<动>
熔炼金属
以一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炀<动>
(形声。从火,昜声。本义:烘烤)
同本义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
向火(取暖);烤火
炀,炙燥也。--《说文》
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淮南子》
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战国策》
炊。如:炀者(灶下烧火的人);炀器(炉灶)
遮蔽,蒙蔽,挡住。如:炀没(湮没,消失);炀蔽(遮瞒;遮蔽)
炀<形>
炽热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汉·东方朔《七谏》
又如:炀火(烈火);炀旱(炎热干旱);炀炀(火盛的样子);炀和(融和;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