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
(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后繁化加“口”,或省去手(又)而成“启”。金文又加“攴”成“啓”。现简化为“启”。本义:开,打开)
同本义
启,开也。--《说文》
经传皆作“啟”
公将啟之。--《左传·隐公元年》
疆埸无主,则啟戒心。--《国语·晋语一》
凡啟塞从时。--《左传·僖公二十年》。注:“门户道桥谓之啟。”
啟户。--《仪礼·士虞礼》
门启而入。--《左传》
启窗而观。--明·魏学洢《核舟记》
不能启口。--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启沃(开诚忠告。旧时指用治国之道开导帝王);启扉(开门);启请(开口询问;请教);启户(开门)
启发;教育;;
啟,教也。从攴,启声。--《说文》
不愤不啟。--《论语》
皆啟以商政。--《左传·定公四年》
啟古献公。--《礼记·祭统》
佑啟我后人。--《孟子》
又如:启诲(开导教诲);启导(开导;启发指导);启机(开启机兆)
出发;起程
正月啟蛰。--《仪礼·夏小正》。传:“言始发蛰也。”
首啟戎行。--《三国志·武帝纪》
又如:启行(启程,动身上路);启轮(轮船起航);启锚(谓开船)
开拓;开创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韩非子·有度》
启陨箨以艺粟菽。--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启土(开拓疆域);启设(创设);启业(开创基业)
启奏;禀告;
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
伏惟启阿母。
某启。--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启帖(叙述情况的帖子);启白(禀告);启问(陈述;禀告)
烦请;启请。如:启动(套话。劳驾);启烦(套话。麻烦;多劳)
通“跽”。跪;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诗·小雅·采薇》
通“晵”。省视,察看;
启予足!启予手!--《论语·泰伯》
启<名>
书信
方欲奉启告别,遽辱惠问。--苏轼《与王敏仲八首》
官方文件
官信曰启。--服虔《通俗文》
中国古代指立春、立夏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
保<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唐兰《殷墟文字记》
护养;育
保,养也。--《说文》
若保赤子。--《书·康诰》
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长之养之,如保赤子。--《荀子·议兵》
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孟子·藤文公上》
又如:保艾(安养;养育);保赤(抚育幼孩)
保佑
天地格保。--《书·召诰》
又如:保佐(保佑;佐助);保禳(祈祷消除灾祸)
保护;保全;守住;;
父子相保全。--《淮南子·人间训》
少有强者不可保。--唐·韩愈《祭十二郎文》
有朕位几不保。--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保銮(保护天子的亲近卫士);保固(保卫固守);保身(保全身体)
保持;;
至今保藏。--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保值(保持价值);保光(保持并发扬光大)
保证;担保;
保为将军破之。--《资治通鉴》
又如:保修(保养修理);旱涝保收;保官(担任保护职能的官员)
占有;拥有
虽慈父不能保其子。--晁错《论贵粟疏》
又如:保据(占据);保宁(保有并使之安宁)
保举;保荐
都保你二位做大官。--《水浒传》
又如:保题议叙(写奏本保荐有功人员);保题(向上推荐);保案(保举下属的文件)
依靠;仗持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左传·僖公二十年》
又如:保山(依山固守);保栖(据山以守)
保<名>
保育幼儿的妇女
国君世子生,…保受,乃负之。--《礼记·内则》
通“緥”。保护婴儿的包裹衣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礼记·月令》
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汉书·桓郁传》
作保证的人
然后导以取保。--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作保;觅保;保山(媒人;保人);保中(在债务关系中居中担保的人)
服务人员。如:酒保
宋以后地方实行保甲制,若干甲作一保。如:保正甲长(一保之头叫“保正”;一甲之长叫“甲长”)
小城(此义后来写作“堡”)
南山是保。--《诗·大雅·崧高》
焚我郊保。--《左传·襄公八年》
战于郎。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礼记·檀弓下》
所过之邑(城市),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庄子·盗跖》
通“宝”。珍贵之物
展九鼎保玉。--《史记·周本纪》
其形虽有所小用哉然未可以保于周室之九鼎也。--《淮南子·俶真》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