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代>
(会意。从人,从尹。尹,治理。合起来指伊尹,殷治理天下者。后假借为那)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秦风·蒹葭》。笺:“伊,当作繄,犹是也。”
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她”、“他”、“彼”;
薛蟠因伊倔强,将酒照脸泼去。--《红楼梦》
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世说新语》
吾见张时,伊已六十。--《南史》
又如:伊行(她那里;他们);伊曹(彼辈,他们);伊俦(彼辈,其类);伊拉(方言。他们)
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世说新语》
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难道你不解其中意。--佚名《马陵道》
又如:伊咱(你);伊行(你这里;你们);伊家(你)
伊<动>
表示判断,常与“匪”连用,相当于“却是”、“即是”
匪莪伊蒿。--《诗·小雅·蓼莪》
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后汉书》
又如:匪朝伊暮;匪朝伊夕;匪荣伊辱;匪愚伊耄
伊<语>
语助词。用于句中,无义
旨酒既清,嘉荐伊脯。--《仪礼》
发语词,无义。如:伊何(为何,为什么);伊谁(谁,何人)
通“繄”。是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诗·豳风·东山》。笺:“伊,当作繄。”
我这怀矣,自诒伊阻。--《诗·邶风·雄雉》
伊<名>
伊水。伊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伏山,后入洛河。如:伊川(伊水流域)
伊朗的简称。如:两伊(伊朗、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的简称
伊比利亚半岛
欧洲西南部的半岛,西濒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东临地中海,东北以比利牛斯山脉与法国相接。南以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面积约58.4万平方里,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和直布罗陀
那〈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指示代词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如:把那只猫赶出去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
表示赞同之点。如:那就是你的光荣
那〈连〉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那〈形〉
多;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安闲的样子
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诗·小雅·鱼藻》
美好
使富都那竖赞焉。--《国语·楚语上》
代词。何
那,借为问辞,犹何也。如何、奈何之合音也。--《正字通》
那〈动〉
移动。后作“挪”;
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西游记》
又如:那用(挪用);那空(因挪用而亏空);那踪(移动步子)
那〈名〉
姓